2.1電改放開售電市場,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必要條件
此輪電改“網售分開”是重要內容,未來將引入六類售電主體,在售電端植入競爭機制。在新一輪的電改方案中,明確了電網企業(yè)的公共服務屬性、改變了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最大的亮點在于網售分開,培育多種售電主體。新一輪電改以“放開兩頭、監(jiān)管中間”為原則,提出“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輸配電價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發(fā)電企業(yè)和電力用戶可以直接協商電價并進行交易;配電側放開,未來新增的配電業(yè)務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售電業(yè)務放開,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公益性和調節(jié)性以外的發(fā)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規(guī)劃。)
電改是推動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條件。售電業(yè)務上游承載發(fā)電、輸配電、分布式等多維供給,下游承接工商業(yè)、居民、園區(qū)等多維度客戶,無疑將成為未來整個能源交易體系中的數據中心,所以我們認為電改放開售電市場是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條件,打開了互聯網應用的大門,真正實現能源流、信息流、業(yè)務流的融合。
圖4:網售分開后的電力交易市場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表1:售電側放開后的六類售電主體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2.2新能源的快速發(fā)展需求將推動能源互聯
新能源未來比重有望大幅提高,電網穩(wěn)定性挑戰(zhàn)需要能源互聯網解決?!赌茉窗l(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fā)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預計達到15%。其中,風電和光伏發(fā)電裝機預計將是“十二五”目標的一倍和五倍。新能源發(fā)電大規(guī)模進入電網,尤其是在配電網側接入,將對電網穩(wěn)定性帶來較大挑戰(zhàn)需要能源互聯網來解決。
分布式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具備可擴展的特性,可以靈活地接入配電網,因此被認為具備能源互聯網的基因。美國學者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中提出“能源互聯網”,里夫金認為能源互聯網應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以可再生能源為主要一次能源、支持超大規(guī)模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與分布式儲能系統(tǒng)接入、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廣域能源共享、支持交通系統(tǒng)的電氣化,即由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轉變。
新能源和微網的出現將推動能源“互聯”的實現。當波動性較強的新能源電力越來越多地進入目前電網體系,電網安全成了各個國家電力系統(tǒng)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同時,出力調節(jié)困難的火電和核電,也面臨單體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問題。因此微網與大電網的混合,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是能源互聯網技術的市場需求所在。分布式與集中式發(fā)電混合、微網與大電網混合是未來趨勢,將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發(fā)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圖5: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網將成為未來電力系統(tǒng)的重要構成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移動式新能源終端”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補充和推動力。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實現了新能源和互聯網的完美結合,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們移動生活的信息終端,還是電力存儲再利用的載體。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已經于2015年3月12日宣布,允許電動車車主在電費價格便宜的深夜充電,并在白天轉賣出去,并稱之為“小規(guī)??稍偕茉窗l(fā)電電力交易”。電動車不僅僅是消費電力的商品,在其電池內儲存的電力可以逆向傳送到配電網,未來V2G(車輛到電網)的應用將大行其道。
圖6:新能源汽車成為能源互聯網的“接入口”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2.3碳減排目標清晰,碳金融倒逼能源互聯網加速
中國碳減排中長期目標逐步清晰。根據《能源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我國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是11.4%;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guī)劃(2014-2020年)》,我國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根據《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梢妵覍τ谖磥碇虚L期的能源規(guī)劃非常清晰。
表2:中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
資料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申萬宏源研究
表3:2014-203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
資料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申萬宏源研究
國內碳交易市場16年有望運行。2011年10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之后一年內七家試點都陸續(xù)啟動?!笆濉逼陂g,碳排放權市場的法規(guī)體系有望建立,全國統(tǒng)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劃于2016年試運行。
國內碳金融市場交易已然啟動。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于2015年3月9日完成國內第一筆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線上交易。由上海寶碳新能源環(huán)??萍加邢薰鞠蝽椖繕I(yè)主龍源電力股份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甘肅新安風力發(fā)電有限公司分2次購買CCER共20萬噸,其中一筆成交價為19元/噸。2015年1月份,國內首個CCER專項投資基金——海通寶碳基金在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海通寶碳基金擬定總體規(guī)模兩億元,由海通新能源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寶碳新能源環(huán)??萍加邢薰咀鳛橥顿Y人和管理者,對全國范圍內的CCER進行投資,是目前我國體量最大的碳基金。
碳交易市場需要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交易。在能源互聯網下,由電網功能的支撐角色轉變?yōu)樵础⒕W、荷、人之間交互的綜合性平臺。未來能源互聯網上將出現開放性的能源交易平臺,為各個參與方提供開放共享的交易環(huán)境,支持能源交易、碳交易等多種交易類型。而碳交易市場由于買賣雙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所以需要一個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交易的撮合。根據歐洲市場的經驗,碳交易的場外市場占比超過40%,這為撮合交易以及相關衍生品的發(fā)展帶來了重要機遇。
能源互聯網需要碳交易媒介實現互聯網金融化。未來售電公司可以在能源交易市場中為用戶提供節(jié)能降耗產品和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碳交易來實現補貼,由此碳交易將融入能源互聯網之中,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同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的工具和橋梁。
圖7:碳排放權交易原理圖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