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在南方電網公司的指導下,廣州供電局歷時5年完成了智能小區(qū)高級量測體系(AMI)與雙向互動技術的研究,在廣州中新知識城投產南方電網公司首個“互聯網+智慧用能綜合示范小區(qū)”(下稱“智能小區(qū)”)項目。
該項目以電力光纖入戶構筑的通信網絡為基礎,整合電、水、氣三表一體化集抄系統、智能小區(qū)綜合管理系統、智能家居、分布式能源、充電樁等關鍵元素,將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為用戶設計一套綜合能源服務體系,打造智慧用電、高效便捷的生活。
基石:一根電纜聯結四張網
廣州供電局智能小區(qū)項目在中新知識城南安置區(qū)A1棟64戶進行試點建設,從建設模式、運營模式等方面為未來廣泛開展智能小區(qū)建設積累工程和運營經驗。在該項目中,四網融合無疑是技術的重點,即用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代替原電力傳輸電纜,通過對不同運營商的網絡接入,將互聯網、電視網、電話網、電網融合為一張網。而四網融合的核心,則是電力光纖入戶,其物理基礎是一根藤條粗細的OPLC復合光纜。
OPLC復合光纜,就是將光纖組合在電力電纜的結構層中,光纜與電纜合二為一,同時具備電力傳輸和光纖通信功能,這一改造,使得光纖復合電纜可承載互聯網、電視網、電話網的各種功能。隨著電力線路到表到戶為居民提供電能的同時,也為用戶搭建了一條高速光纖通道,打通了電力通信網的神經末梢,解決入戶最后一公里的困難。 廣州供電局通信中心安全生產部副主管王敏介紹,電網企業(yè)擁有覆蓋面最廣的電力管廊資源,在布放電力電纜的同時實現光纖入戶,其他運營商進駐就無需另行開挖管道,可直接租用,其投資和運維費用預計會降低30%以上,也避免了社會資源的重復投入。電網相關的變電站、配電房、開關柜等基礎設施也為通信設備放置提供了良好條件。
電纜的共享,使電網和電子訊息網有了交集,促進電力流、信息流、業(yè)務流深度融合,實現“有電網的地方就有服務”。通過收集用戶的用能數據,可衍生個性定制、套餐服務、智能家居服務等增值服務。
躍升:三表集抄撐起“大數據”
電表、水表、氣表集中抄表的模式被稱為三表集抄,其具有施工簡單、維護方便、數據傳輸速率高等優(yōu)點。
“但三表集抄有一個重要前提:電、水、氣三表需實現智能化改造?!睆V州黃埔供電局營銷部副主任凌文勇介紹,目前廣州供電局智能電表覆蓋范圍最廣,預計2017年實現全市智能電表全覆蓋,結合電力光纖入戶解決數據傳送問題,使電網企業(yè)進行三表集抄具有先天優(yōu)勢。
在智能小區(qū)項目中,電、水、氣三表實現了“抄、算、管、控”一體化、智能化管理。凌文勇表示,三表集抄實施后,用戶使用電、水、氣的信息將形成海量數據,為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需求提供了基礎。如開燈關燈這個動作,只是一個微小的信息,但如果將其連成一段歷史數據,則能分析出用戶的生活習慣、節(jié)能意識、人口情況等等。 根據國外的發(fā)展經驗,三表集抄的發(fā)展趨勢是由供電部門統一收費、發(fā)布賬單,再轉付給供水企業(yè)和燃氣公司。整個過程無需多頭銜接,信息綜合處理,提升了用戶的整體體驗。未來,電網企業(yè)可以此為基礎,推出個性化定制、套餐化的供電服務,甚至延伸至電子產品、家庭社交、金融服務等領域。
終端:智能家居承載高端社區(qū)服務
基于四網融合提供的通信通道、三表集抄提供的數據采集,智能家居成為小區(qū)服務鏈條的末梢神經,通過家電的智能化,滲透至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時了解、隨時互動,打造高端的社區(qū)服務。
在小區(qū)A1棟702號房,工作人員手持平板電腦,現場演示了一鍵控制燈光及家電組合,如部分燈光熄滅或調暗、空調打開、窗簾關閉等一鍵組合操作。據廣州黃埔供電局中心知識城運維部高級作業(yè)員李彥豪介紹,用戶不僅可以通過手機、iPad遠程控制家用電器,還能查詢其用電信息,包括電量、電壓、電流、負荷曲線等,設置指定電器的運行時間,進行家庭和家用電器用電分析,并可為單個電器設備設置用電計劃或功率閾值報警,在保證居民用電安全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家庭節(jié)能建議。
事實上,電冰箱、空調、電視、電話、電磁爐等等這些日常的家電,將成為智能家居的實際載體,通過有線/無線物聯網絡和廣州供電局開發(fā)的智能小區(qū)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對家電電器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對小區(qū)物業(yè)而言,智能小區(qū)綜合管理系統的部分數據可為其所用,為其提供智能路燈管理、智能家庭能效管理、能效分析和節(jié)能服務管理等,實時向小區(qū)用戶發(fā)布電、水、氣相關管理部門通知等。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多層次的利益相關方合作,智能家居將建立立體化的服務模式,以供電局的數據分析為引擎,帶動整個上下游產業(yè)鏈的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