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參與增量配電業(yè)務改革的業(yè)內人士,都知曉國家電網對發(fā)改委批復的幾批試點項目態(tài)度的變化歷程。
一開始是“守土有責,寸土必爭”,丟了陣地就有可能丟烏紗帽。再后來是“宜參則參、宜控則控、宜放則放”。2020年3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發(fā)布《進一步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yè)務改革的意見》,態(tài)度開始轉為“支持、參與、推動”。
這三個詞無疑成為國網旗下各省公司接下來要開會認真討論領會的。
無疑,這個轉變是積極的,值得贊賞的,這個過程的變化,有領導人更迭后的個人風格因素,更多的是對改革認識的變化。
不知不覺,本輪電改已經走過了整整5年時間,國家電網有4位領導趕上了這輪改革:劉振亞、舒印彪、寇偉、毛偉明。
這幾年,參與增量配電改革的社會資本、民營資本方面的人士,談起國網一把手名諱的時候,話語間總會帶著一種澀澀的味道。接下來,這種味道或許會有所轉變。
轉變是有的,也是必然的。因為再牛13的個體,也得順應時代潮流。
記得,2016年初,在全球最大的電網公司的內部年會上,領導人有一段內部脫稿講話,現在看來,那會兒確實亟需改變對改革的認識——
“ 增量配電投資業(yè)務放開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售電側放開,這對我們一定會有沖擊的,在有些地方、局部地區(qū),我們不僅會受沖擊,還會受傷,將會打不過人家、斗不過人家。為啥?我們是干這行的,將來某個售電公司就在某一個地方,和我們拼命,他不講投入、也不講產出,硬和我們拼,他不顧死活了,我們都是干這行的,你每一個點都這樣拼嗎?大家想想,從這個方面想大家遇到的問題嚴重不嚴重。他就在某一個村莊、小區(qū)、產業(yè)園,用拼命的方式給你做。跟反恐一樣,美國、俄羅斯的核武器可以毀滅人類,但是對恐怖份子就沒辦法。為啥?他跟你拼命。老子不干了,拼命,就這個態(tài)度。所以說恐怖份子多么難辦啊。這么強大的國家機器,政權、軍隊、警察都沒辦法。將來我們在改革中遇到類似的情況,他說我跟你拼了,我們是干這一行的,必須要效益,但他就在局部,在哪一個點上挑起。大家看是不是這個問題,內部開玩笑講對我們很恐怖啊,不要小看這個問題。)”
領導人把大電網和增量配電網的關系,比喻成超級大國和恐怖分子的關系。雖然是比喻,但是打、斗、拼命,可以看出基本認識。
別忘了,這是一家服務超過11億用戶,資產總額4萬億,員工近百萬的超級巨無霸國有企業(yè)。
大,要有格局。
當然,老領導講話也是有所考慮的,他說:“經濟新常態(tài),電量基本不增,投資要增長、利潤要上升、電價要降低,這幾者的關系神人也難以平衡協調,沒辦法平衡協調?!?
4年過去了,這種情況似乎并未好轉,愈演愈烈,再加上疫情,國網的日子好像越來越不好過了。
然而,新的領導人似乎找到了新的定位和解題方式——
公司黨組深刻認識黨中央設立國家電網的初衷和新時代黨賦予的職責使命,堅決破除從局部利益出發(fā)、求穩(wěn)怕亂的思想,更加積極主動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改革部署,以更大力度銳意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電力改革、內部改革。(《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
有時候,積極向好的變化,不只是來源于宏大敘事的創(chuàng)舉(比如全球,再比如泛在),而有可能是來自于回歸,回歸到自己本來的位置——
從突出領導個人魄力回歸到重視集體科學決策,從偏重經營利潤回歸到注重全社會效益的公共事業(yè)屬性,從企業(yè)家精神回歸到政治家精神。
《進一步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yè)務改革的意見》全文不過2000字,我們似乎看到了許多開明的、善意的變化。其實最主要的還不是態(tài)度的變化,而是為國網系統(tǒng)各單位如何應對操作指了明路。
該意見“文末署名”是國網發(fā)展部,春節(jié)前,筆者和某省電力公司發(fā)展部主任聊天,談起增量配電業(yè)務改革,這正是該領導所在部門職責,他提到:“現在國網總部意見不是十分明確,省公司層面也沒有詳細具體的應對操作說明,所以我們現在的應對方式是——不參與,等等看?!?
現在,具體的操作意見總算是來了——
“簡化項目決策程序。所有試點項目可研批復和項目公司組建職責下放至省級公司。公司所屬出資單位對配電公司股權投資額2億元以下的投資事項全部由省級公司決策。積極支持民營資本、外資等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試點。
優(yōu)化控股項目管控模式。進一步落實“放管服”要求,建立與改革要求和市場化方向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以目標管理、指標考核為主,過程管控為輔,減少前置審批環(huán)節(jié),提高決策效率和反應速度。配電公司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依法經營,按照市場化方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所屬出資單位作為股東,依法享有投資收益、參與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創(chuàng)新增值服務業(yè)務模式。在運營配電網的基礎上,鼓勵配電公司依托自身優(yōu)勢探索市場化業(yè)務,創(chuàng)新業(yè)務、業(yè)態(tài)和商業(yè)模式,以新理念、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tǒng)業(yè)務,延伸拓展增值服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打造綜合用能平臺,增強配電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客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這三段內容,應該是該意見的最重要的地方。因為,聰明的旁觀者,不會看他怎么對外表態(tài),而是會看他如何給下屬布置工作。
世界在變化,時代在變化,美國股市熔斷似乎不再是新鮮事,巴菲特也開始賠錢了,“黑天鵝”要飛多久,誰也不敢打包票。改革這件事兒,牽扯很多小群體和個人的利益,但是你不管來自哪個群體,你都會認同一個真理,那就是改革確實可以使整體“強身健體”。這個時候,要有點“舍小家顧大家”的政治意識了。
“在具備條件的地區(qū),開展發(fā)電企業(yè)向較高電壓等級或較大用電量的用戶和配電網直接供電的試點工作。直供電量的價格由發(fā)電企業(yè)與用戶協商確定,并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輸配電價。”
這段話來自2002年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而又親切的名字,叫5號文。
17年后的2019年,又一份新的文件中提到——
“允許符合政策且納入規(guī)劃的分布式電源以適當電壓等級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但試點項目內不得以常規(guī)機組“拉專線”的方式向用戶直接供電,不得依托常規(guī)機組組建局域網、微電網,不得依托自備電廠建設增量配電網,禁止以任何方式將公用電廠轉為自備電廠。”
步子大了,不一定就能扯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