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最近披露,美國正加大對俄羅斯電力網絡的數字滲透,而且無須經過特朗普總統(tǒng)的批準,就可以發(fā)起網絡攻擊行動。相關消息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特朗普一面抨擊相關報道為“假新聞”,一面又此地無銀式地指責發(fā)布這樣的報道是“事實上的叛國行徑”。安全專家則警告稱,這是“21世紀的炮艦外交”,將加劇網絡戰(zhàn)升級風險。
“前置防衛(wèi)”行動升級
當地時間6月15日,特朗普斥責《紐約時報》刊登的有關報道為“叛國行徑”。他在推特上稱,“你能相信失敗的《紐約時報》剛發(fā)表了一篇聲稱美國正加大對俄羅斯網絡攻擊的報道嗎?一家曾經偉大的報紙如此不顧一切地追求新聞轟動效應,這是一種叛國行徑。”
特朗普進一步聲稱,這篇報道“不真實”!他說,“我們如今腐敗的新聞媒體報道任何事情……甚至一點兒也不考慮后果!毫無疑問他們是真正的懦夫、人民的敵人!”
6月17日,特朗普又在推特上要求《紐約時報》“立即公布”消息來源。他寫道,“他們應立即公布他們的來源,如果它們的確存在,我對此表示懷疑,這些來源是假的。必須追究《紐約時報》的責任!”
針對特朗普的批評,《紐約時報》回應稱,“指責媒體叛國是危險的?!薄都~約時報》通訊部在推特上稱,“我們在發(fā)布報道之前向政府做了匯報。正如我們的報道所言,特朗普總統(tǒng)自己的國家安全官員們說,沒有什么可擔憂的?!?
《紐約時報》在6月15日的一篇報道中援引多名前任和現(xiàn)任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正加大對俄羅斯電網的數字滲透,以向普京總統(tǒng)發(fā)出警告,并顯示特朗普政府是如何部署更具攻擊性的網絡工具。
報道稱,多年來,電網一直是低烈度的戰(zhàn)場。至少早在2012年,美國就在俄羅斯電網中植入了偵察探測器。這些官員還透露,美國當前的戰(zhàn)略已經轉為更具攻擊性,在俄羅斯電網中植入的新一代惡意軟件具有前所未有的攻擊能力。
報道稱,在俄羅斯電網內進行的這些鮮為人知的行動,是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2019年國防授權法進行的。該法批準美國在網絡空間進行“秘密行動”,以“威懾、保護或防御針對美國的攻擊或惡意網絡活動”。
美國政府拒絕透露正在采取的具體行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級情報官員稱,“情報部門在網絡上的活動在過去一年里變得比以往更具攻擊性,我們正在以幾年前從未考慮過的規(guī)模做事?!?
美國網絡司令部司令保羅·中曾根一直強調,要在對手的網絡中進行“前置防衛(wèi)”,以證明美國會對針對它的網絡攻擊作出反應。
特朗普總統(tǒng)的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稱,美國現(xiàn)在正更廣泛地評估潛在網絡攻擊目標,以“向針對我們進行網絡行動的俄羅斯或其他任何人表明‘你會付出代價’”。
他說,“去年,我們認為在網絡空間對干擾選舉作出反應是最高的優(yōu)先事項。但現(xiàn)在,我們正放寬視野,擴展了準備采取行動的領域?!?
博爾頓的話也從側面證明,美國在網絡空間中對俄羅斯及其他一些國家進行的所謂“前置防衛(wèi)”正在擴大范圍并在不斷升級。
“泄密”時機引人猜測
美媒披露如此敏感行動的目的引起了廣泛的猜測,特別是考慮到背景和時機,更是耐人尋味。人們不禁要問:為何要通過媒體告訴俄羅斯這些情況,是被發(fā)現(xiàn)了嗎?又為什么是在現(xiàn)在透露出來?
毫無疑問,一直“不喜歡”特朗普的《紐約時報》的這一報道,自然是讓特朗普很是難堪。報道不僅涉及到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的內部政策行動,更披露了美國安全部門對特朗普“處處設防”的心態(tài)。
據報道,特朗普并沒有被告知在俄羅斯電網植入用于監(jiān)聽或攻擊的軟件代碼的“任何詳情”。
報道稱,由于擔心特朗普的反應,包括他可能會反對甚至透露給外國官員,五角大樓和情報官員們對向特朗普匯報針對俄羅斯的行動細節(jié)抱有顧慮。2017年,特朗普就在白宮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時透露過美國將在敘利亞進行的一次敏感行動,招致國內一片指責。
五角大樓和情報官員們稱,新的法律將網絡空間的行動視同陸、海、空的傳統(tǒng)軍事活動,因此,這樣的情況就沒有必要向特朗普總統(tǒng)匯報了。
早先的報道也稱,前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在4月辭職之前曾希望說服特朗普召開最高層會議,討論2020年選舉安全問題,但遭到白宮代理主任馬爾瓦尼的阻攔。
分析人士稱,由于特朗普有可能在即將于6月底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期間與普京會面,《紐約時報》的這一報道也有向俄“施壓”之意。如果兩人舉行正式會晤,那也將是自美國“通俄門”調查結束以來的首次美俄首腦會晤。
也有分析人士稱,《紐約時報》的報道也不排除是美國內部“某些方面”故意為之的可能性,又或者是在特朗普6月18日正式啟動參加2020年連任競選之前,美國國內“某些方面”對俄羅斯“發(fā)出的一次警告”。
特朗普最近曾表示,他在2020年選舉中依然“會聽取”外國政府提供的政治對手的情況。在《紐約時報》報道前兩天,在被問到相關話題時,特朗普說,“我認為可能想聽聽,這沒有什么不對?!?
他甚至并不認為這是“干涉(選舉)”。他說,“這不是干涉,他們有情報——我想我會接受。”他隨后又補充說,“如果我覺得有什么不對,我可能會找聯(lián)邦調查局。”
這一表態(tài)隨即招致了民主黨方面的猛烈抨擊。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杰里·納德勒對特朗普的直言不諱“感到震驚”。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則稱,特朗普的說法“既讓人吃驚,又一點兒不令人奇怪”。他甚至評價說,“特朗普會直奔法律的底線,而且他也的確多次跨越了界線?!?
而在此前一個月,特朗普曾“明確同意”不采用外國政府提供的有損于政治對手的信息。
網絡戰(zhàn)存升級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俄羅斯電網植入攻擊性惡意代碼,無論是為了傳達信息還是作為潛在的“進攻性武器”,都有可能加劇網絡戰(zhàn)升級的風險。
據報道,直到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的最后幾個月,美國網絡司令部還主要局限于在俄羅斯網絡內部進行監(jiān)聽行動。在談及網絡攻擊行動時,前五角大樓參謀長埃里克·羅斯巴克曾稱,“我們并不經常這樣做?!彼f,“事實上,我們在國防部進行的攻擊行動可以在一只手上點出來?!?
在俄羅斯被指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密令在俄羅斯電網中采取一些傳送信息的行動。但相關行動從來沒有被公開,具體效果也不得而知。羅斯巴克更辯稱,美國進行的攻擊性網絡行動不是“神奇的網絡核彈”。
但美國在網絡空間的備戰(zhàn)從未停止過,它也是發(fā)起網絡攻擊的始作俑者。這包括曾被媒體曝光的2004年對利比亞頂級域名的攻擊以及2010年和以色列一道使用“震網”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等。
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2016年還首次承認,美國使用網絡手段攻擊了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組織。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學者赫伯·林認為,報道所稱美國在網絡空間的所謂“前置防衛(wèi)”已經“升級”可能是真的,但不知《紐約時報》爆料的日期6月15日是否代表著美國獲得這些能力的一個時間點,還是美國從此開始公開談論這些能力了。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執(zhí)政后奉行的“大國競爭”也加劇了美國示強的心態(tài)和趨勢。2018年8月,特朗普曾簽署一份迄今仍屬機密文件的第13號國家安全總統(tǒng)備忘錄,授權網絡司令部更自由地部署先進的網絡武器,并可以在沒有獲得總統(tǒng)批準的情況下采取進攻性的網絡行動。
前奧巴馬政府官員羅伯特·希爾弗斯就稱,“為了向世人顯示我們不會甘愿挨打,我們可能需要冒為了還擊而斷幾根骨頭的風險?!?
報道稱,迄今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美國已經停止了在俄羅斯網絡中建立“持續(xù)性存在”的任何努力。然而,輿論也質疑這種在別國電網上植入類似于地雷的代碼是否是威懾俄羅斯的正確方式。
報道指出,雖然它類同于冷戰(zhàn)時的核戰(zhàn)略,但也再次突顯了一個國家的電網,乃至其他使家庭、工廠和醫(yī)院保持運行的關鍵基礎設施,已成為合法的網絡攻擊目標。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法律教授羅伯特·切斯尼就此表示,“這相當于21世紀的炮艦外交?!彼f,“我們正在向對手展示,我們并不需要做多少就可以給對方造成嚴重后果。過去,我們將戰(zhàn)艦停在從海岸上可以看得見的地方;如今,我們也許進入了諸如電網這樣的重要系統(tǒng)?!?
(來源:法制日報,記者:陳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