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決定全面轉向純電動路線時,國內大部分車企已經由補貼引導期進入市場選擇期,并開始探索多種技術路線。未來大眾能否用MEB平臺、ID.系列車型打開局面,還需時間和市場檢驗。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眾”)監(jiān)事會通過了其2020-2024年投資計劃。按照計劃,大眾將在2020-2024年間投資600億歐元用于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和數字化等領域的轉型發(fā)展。
同時,大眾還公布了其未來十年的發(fā)展計劃: 到2029年,大眾電動車銷量將達2600萬輛,其中,近2000萬輛電動車將在大眾電動車模塊化平臺MEB的基礎上生產。
MEB平臺寄托厚望
大眾開啟“激進”電動化轉型
與之前的電動化計劃相比,大眾此番規(guī)劃增加了10%的投資,其電動化轉型或將馬力全開。
實際上,在德系汽車三巨頭中,大眾全面電動化轉型戰(zhàn)略最為明確,投入也最多。本次戰(zhàn)略中提及的電動車模塊化平臺MEB也一直被大眾寄予厚望,研發(fā)耗資達70億美元。
2015年10月13日,大眾發(fā)布品牌“復蘇計劃”,并在該計劃中正式揭曉了MEB平臺開發(fā)項目;2017年9月11日,大眾公布了電動車戰(zhàn)略“Roadmap E”,并成立了ID.子品牌;今年9月,大眾發(fā)布的ID.首款車型ID.3,正是基于全新MEB平臺打造的首款電動汽車;11月4日,ID.3在大眾德國茨維考工廠下線。大眾方面表示,“ID.3下線標志著大眾汽車MEB純電平臺產品布局的開始?!?
業(yè)內人士認為,模塊化、平臺化一直是大眾的“制勝王牌”,“平臺戰(zhàn)略”能極大降低汽車生產成本。此前憑借MQP平臺,大眾生產的多種燃油車型迅速打開了各細分市場。從規(guī)模經濟的角度看,MEB平臺未來或將給予大眾決定性競爭優(yōu)勢。大眾希望MEB平臺能給市場提供更具性價比、可盈利的電動汽車。
盡管此前大眾已推出了一些電動車型,但并沒有激起太大水花。業(yè)內人士指出,MEB平臺正式投用前,大眾的動作仍相對保守。但該平臺的投用或會讓大眾電動事業(yè)“更上層樓”,其電動戰(zhàn)略會更加“激進”。
“排放門”陰影未消
借勢電動化挽回形象
斥巨資投向電動汽車產業(yè)鏈、打造MEB平臺的大眾儼然已成歐洲汽車電動化的代表性企業(yè)。但業(yè)內人士指出,大眾之所以在電動化路上如此“激進”,除了有對汽車新能源化發(fā)展趨勢確認后的奮起直追外,還有另一層目的,即挽回品牌形象。
2015年9月,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軟件,使汽車能夠在車檢時以“高環(huán)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行駛時,這些汽車卻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標準的40倍。
自此,大眾身陷“排放門”,四年間,負面消息不曾間斷:巨額賠償、高管離職甚至入獄……“排放門”引發(fā)了外界對大眾、甚至對德國汽車工業(yè)的懷疑。
大眾乘用車部門負責人曾表示,期盼大眾能盡快走出柴油引擎排污事件陰霾?!按蟊娬齼A全力尋求解決方案,并會盡一切所能從這次柴油引擎排污事件中,贏回品牌車主、經銷商及全球消費者的信任?!?
“排放門”陰影尚未消散,急速加嚴的碳排放標準也迫使包括大眾在內的所有歐洲車企加速電動化。
2019年4月17日,歐盟通過新法案Regulation (EU) 2019/631,規(guī)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境內95%的新登記乘用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5g/km以下;到2021年,全部新車需達到此要求;2030 年起,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降至 59.375 g/km以下。
相關數據顯示,以2018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多家知名車企均未達到上述標準,而大眾也在此列。
德國政府補貼護航
大眾或迎“超車”機會
為改變燃油車發(fā)展受限的被動局面,除大眾外,寶馬、戴姆勒等企業(yè)也在新能源汽車上開始加碼,但對于歐洲車企來說,調整到電動車線路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
“由于歐洲缺乏電池和其他電動車配套資源,且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歐洲車企需為此付出更多努力,歐洲國家也需為此布局更多的基礎設施與產業(yè)鏈建設?!比珖擞密囀袌鲂畔⒙撓瘯貢L秘書長崔東樹指出。
要在歐洲發(fā)展電動汽車,大眾等車企顯然需要更多的推動和支持。
11月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茨威考見證了ID.3下線后表示:“茨威考是當今德國汽車工業(yè)及其未來的支柱。我們的任務是建立起能讓新技術創(chuàng)新站穩(wěn)腳跟的框架?!?
據路透社報道,ID.3下線當晚,默克爾政府高級官員就和數家車企召開會議,商議增加電動汽車購置補貼——2020年到2025年,德國的插混車補貼將由目前的3000歐元增至4500歐元;購買價格高于4萬歐元的電動汽車,可獲最高5000歐元的政府補貼。
據德國交通部數據,德國今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約5.3萬輛。崔東樹指出,德國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力度加大,是德國和歐洲政府對新能源車的發(fā)展趨勢確認后的奮起直追。
而大眾隨后推出的發(fā)展計劃與補貼時間正相合。業(yè)內人士指出,如果能有效借助德國電動汽車補貼的東風,大眾推出的ID.電動車型有望真正意義上打開歐洲市場。
數據顯示,ID.3基準版在德國售價不高于3萬歐元,自5月開啟預訂以來,已收到超35000份訂單。有分析顯示,德國補貼新政推出后,大眾ID.3在德售價可降至2.4-2.5萬歐元。而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上,大眾ID.3也正式亮相,預計2020年在中國實現量產并交付使用。
業(yè)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下,大眾等車企在歐州市場競爭的大幕正在拉開,有利于壯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但在大眾決定全面轉向純電動路線時,國內大部分車企已經渡過了補貼引導期,走向市場選擇期,并開始探索多種技術路線。未來大眾能否用MEB平臺、ID.系列車型打開局面,還需時間和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