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低風速市場被看好
——專訪維斯塔斯亞太中國區(qū)總裁博飛
降低風機的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中國電力報》:毋庸置疑,與中國風機制造商相比,維斯塔斯風電最大的優(yōu)勢是技術和研發(fā)。但是目前,中國風場業(yè)主似乎更看中的是“性價比”。而對維斯塔斯而言,價格并非最顯著的優(yōu)勢,您怎樣看這種競爭格局?
博飛:我們對于來自中國本地生產廠商的一些競爭,其實是充滿了敬意的,我們也看到市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目前中國的風電裝機量已接近1億千瓦,也就是說現在市場出現了轉型。即使在當前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維斯塔斯在中國的裝機量也達到了440萬千瓦,對此我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整個風電產業(yè)現在更多需要關注的是如何降低風機在全生命周期當中的度電成本,減少由于維修而導致暫停發(fā)電的損失,把風機不能工作的時間降到最低,可利用率提升到最高。
我們注意到市場正在發(fā)生變化:最初人們關注的只是能以最低的價格,實現最大的裝機容量;現在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以合理的價格,實現更高的發(fā)電量。在這樣一個市場轉變的基礎之上,維斯塔斯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贏得市場競爭。
《中國電力報》:數據顯示,截至2013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破9000萬千瓦。這個數字意味著,有超過7萬臺風機需要20年左右的后續(xù)維護。您如何看待風機運維這一市場?
博飛:我們的確看到中國的風機運維市場的規(guī)模,同時我們有不同類型的客戶,他們運營風場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今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期間發(fā)布了全新中國戰(zhàn)略,它改變了原來只提供標準化服務套餐的做法,通過緊密合作與共同協(xié)商,靈活地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運維服務及售后解決方案,便于為中國現有和未來的風電廠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它的服務既針對新產生的裝機量,也針對現有的裝機量。
《中國電力報》:在未來的5年,您預期市場需求增長最快,最受歡迎的將是什么樣的機型?維斯塔斯風機技術未來發(fā)展的重點方向會是什么?
博飛:在2013年中國80%的風機市場是低風速以及超低風速的,我們預計這樣的風機的需求量在未來將有一個持續(xù)的增長,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中國推出了V110-2這個機型。它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對低風速、超低風速的需求。這是我們的第一步,未來我們會有進一步的措施,來滿足這方面的市場需求。
另外我補充一點,其實維斯塔斯在中國市場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是在中高速風速的機型上,我們預計中國每年還會有200至300萬千瓦左右的高風速風機需求。我們不會退出中高速風機市場。
轉變意識是風電發(fā)展最大挑戰(zhàn)
《中國電力報》:對于中國將有可能將下調風電價格的消息,您是怎么看待的?
博飛:其實我也聽到了類似的消息,我覺得政府做出這樣一個決策,我們也 非常理解?,F在,中國一方面要保證足夠的能源供給;另外一方面,風場越來越向低風速以及超低風速的地區(qū)轉移。對于這個變化,我們的解讀是要降低度電成本,并提高現有風場的發(fā)電量。在這樣一個政策和市場環(huán)境下,我覺得對維斯塔斯來說反而更具有機遇,因為政府減少在某些方面投資的同時,也會鼓勵需要采用新技術來提高運行效率的低風速風場的發(fā)展。這個方面維斯塔斯正好是有優(yōu)勢的。
《中國電力報》:您提到的都是對中國市場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維斯塔斯要重新再打開中國市場的話,將會面臨什么挑戰(zhàn)?
博飛:其實我們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跟在全球其他市場上沒有什么分別。從全球范圍來說,風電等清潔能源與傳統(tǒng)能源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是必然趨勢。如果不看現有的發(fā)電裝機,單從新增發(fā)電裝機情況來說,風電和傳統(tǒng)化石能源相比是非常有優(yōu)勢的。
如果大家希望看到藍天白云,我們就必須鼓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安裝更多可再生能源生產設備。如何讓整個社會能夠轉變意識,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才是最大的挑戰(zhàn)。
維斯塔斯作為風電企業(yè)來說,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的確是非常激烈的,客戶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當客戶考慮到度電成本、發(fā)電效率、風電廠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時,維斯塔斯就是客戶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