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對想買車的你來說,購買一輛電動汽車,還差什么?
作為未來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新能源汽車的定位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認可,4月份上海車展上的電動車數量和眾多的技術亮點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從終端市場的銷量來看,其想要成為乘用車市場上的明星,似乎還相當遙遠。還是那句話:究竟差在哪兒?
政策扶植力度已然不低。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以電動和油電混合動力為代表的新能源車獲得了眾多的眼球,大量新能源車參加了北京奧運會的服務工作,獲得廣泛好評。而且從那以后,新能源車也不斷地獲得政策的鼓勵,正逐漸從概念車轉型為現實中可以購買的私家車。2014年,新能源車的數量實現了爆棚式增長,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有相關的新能源車型,主要以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為主。在2014年,除了各地自身對于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國家關于新能源稅費的減免也一步到位:從2014年9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首批進入目錄的113款新能源車將享受免購置稅的政策優(yōu)惠。保守計算,減免的稅費也在萬元以上。此外,像北京這樣車牌難求的城市,不僅有購車的地方補貼,新能源車也不存在搖不到號的問題,這對車主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對于新能源車的政策傾斜,不可謂不大。
除了價格,還差啥?
早在6、7年前,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新能源車屈指可數,價格也居高不下。時間過去了許多年,新能源車的可選擇數量比那時翻了幾倍不止,價格也越來越往下走,但是銷量確依然慘不忍睹,在4S店稍微問下,有的車一個月也賣不了一輛。
“主要還是車輛操控心里不托底,尤其是對續(xù)航流程的不放心,以及配套服務的擔心?!闭f到底,整天喊著新能源車要發(fā)展,需要國家政策補貼帶動,可是政策補貼可以降低購車成本,甚至可以讓政府采購示范營造一個積極的市場環(huán)境,但是歸根結底,政策也無法幫助品牌消除消費者對產品的顧慮,而這些,企業(yè)只能靠自己。
說到底,電動車在價格上除了政策方面支持,自身也要降低成本;在性能方面,雖然續(xù)航里程不如傳統(tǒng)汽車,但是也不能讓大家都覺得跑不快、開不遠。以江淮汽車上海車展上推出的iEV5為例,綜合工況下續(xù)航里程已經達到200公里,定位于滿足城市出行以及郊區(qū)短途旅游的需求,最高車速120km/h以及前后兩檔的極簡化操作,讓新手也能輕松駕馭,談不上高大上,但是實用,不會讓車主使用中產生恐慌。最重要的是,作為國內唯一完全正向開發(fā)的純電動轎車,歷經五代升級后,iEV5將依然延續(xù)iEV系列的平民化路線,購買成本、使用成本都顯著低于市場上其他車型,更符合新能源汽車在全社會普及推廣的要求。
新能源車在汽車企業(yè)這里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事業(yè)?投資?抑或投機?打著環(huán)保的旗號,可以有很多便利,比如國家政策的資助,比如地方政府的綠燈,甚至還可以趁著利好政策之時享受股票大漲特漲的快感。但是如果未來真的想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建樹,必須堅持從概念車到量產車的正向研發(fā)。
一味要求政策給予更多的購車補貼,還不如在充電站這樣的基礎設施上呼吁加大力度,因為從長遠來說,基礎設施對電動車的發(fā)展的意義更大。電動汽車不應該是“高級擺設”,也不是投機政策的工具。電動車企業(yè)必須在性能和價格上找到最好的結合點,和政府一起拿出和消費者一起買單的誠意,才有望實現從熱點到賣點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