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面對能源和環(huán)境的雙重壓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不過,就目前來看,阻礙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還是充電樁的建設。在這方面,國家給予了高度關注,出臺了諸多鼓勵政策。不過就筆者看來,其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偏離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的問題,可能也正是導致充電樁建設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首先,充電樁布局不合理。在充電樁建設中僅強調數(shù)量而忽視合理性,如在商業(yè)、辦公中心等需要直流快速充電樁的場所安裝著大量不適用的交流充電樁;又如城市間、路網(wǎng)間的布點密度不足甚至空白等,造成地域上的割裂,使車輛的無憂遠行能力無法實現(xiàn)。
其次,充電樁通用性差。交流充電樁造價低,安裝簡便,但充電時間長;直流充電樁可以實現(xiàn)快速充電,但其輸出電壓必須要和電動汽車的電壓吻合,而各汽車廠商的電動汽車工作電壓不統(tǒng)一,造成了直流充電樁的選型難和通用性差。
再次,簡單復制加油站模式。這意味著需要安裝更多的充電樁或接口,不僅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積,增加充電站的建設成本,還要受到電力供應條件的限制,難以實現(xiàn)均衡布局的市場要求。筆者認為,這種建設模式應盡快加以轉變,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最后,技術創(chuàng)新不足。目前,單純的充電技術已經(jīng)接近極限,而更大范圍的技術研發(fā)依然存在廣闊的空間,如交流電網(wǎng)還擁有極其富裕的無功電能在等待開發(fā)利用,避峰填谷也還大有可為,提高電池的允許電流比充電技術本身更加重要等,這些領域內的研究方向也許更具有突破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充電樁建設不僅僅是工程項目那樣簡單,它涉及到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眾多因素影響,應給予通盤考慮和精心策劃。其中,國家標準先行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從現(xiàn)階段的實踐來看,與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相適應的標準體系亟待完善。例如,充電技術標準是一個系列化的標準體系,既要涵蓋眼前,又要兼顧未來,涉及面廣,但部分技術要求不高而又迫切需要的標準完全可以先行公布,例如動力電池標準、接口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