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北京報道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已經將近三個月,然而《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在走訪小牛專賣店時仍然看到有售賣違規(guī)車輛比如NGT、M+等車型。同時,雖然目前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牛電動”)已經推出符合新國標的us以及u1,但據店員介紹,如果想要超過新國標規(guī)定的車速25km/h,可以先上牌再來店內進行升級。
對此,記者求證小牛電動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讓相關部門去調查下門店是否違規(guī)銷售?!懊總€地方的規(guī)則不同,我們的經營情況也不同,需要了解清楚才知道,不過小牛電動方面是要求經銷商嚴格按照當地規(guī)則進行的。”
售賣違規(guī)車輛中控存在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小牛電動車的N、M系列是其主要產品,銷量占小牛總銷量的80%以上。自2015年以來,小牛電動發(fā)布了n1、n1s、m1、m+、n-gt、um、u1等七大車型。在新國標的要求下,小牛N系列和M系列已經不符合規(guī)范。
4月15日起,《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最高車速由20km/h調整到了25km/h,整車質量由40kg調整為55kg,電動機額定功率不超過400W,車體寬度不超過0.45m,并要求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各市場主體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按照有關要求,本市對區(qū)域內銷售的電動自行車實行目錄管理,上半年共公示5批目錄,507款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進入目錄。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目前小牛專賣店里只陳列著U系列車型,不過店員告訴記者,如果想要老國標車型可以幫忙調貨,NGT、M+等車型都可以售賣,但都是已經上過牌照的二手車。至于是否新車該如何檢驗,店員介紹有小牛電動APP可以查詢里程數?!岸际怯梦覀兊昀锏娜宿k的牌照,我們保證都是新車?!蓖瑫r該店員還向記者表示,新國標u1、us等車型也可以通過加700塊錢將車速提高到40km/h。
一直以來,小牛電動以“智能服務”作為賣點,在官網上小牛電動介紹自己的APP是整車的智能管家。“不管何時何地,你都能對你的小牛電動一手掌握。而這一切,得益于小牛電動搭載的ECU智能中央控制器?!?
據介紹,中央控制器是整車的最強大腦,與遍布車身的傳感器保持同步互聯,并隨時將車輛狀態(tài)、騎行統(tǒng)計、歷史軌跡、電量統(tǒng)計、電池健康狀態(tài)等信息,通過云端推送至用戶手機APP。其功能包括車輛定位、異動、震動、傾倒、電池拔出等手機提醒,最大化增強車輛的防盜性。OTA無線升級功能可以不斷更新、拓展未來的更多功能。
不過記者注意到,有眾多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小牛電動的中央控制器存在問題,似乎一點都不“智能”。
消費者“五笑懸命”在7月16日向黑貓投訴平臺反映:“本人早先于小牛電動官方網站購買N1動力版電動車一輛,后因頻繁‘00’代碼報錯,無數次投訴售后換一個中控,換了新中控后定位一直不正常,斷電不定位,報售后總是讓去官方維修點,但也查不出問題。后正常將商家所謂‘智能服務’續(xù)費至2020年4月,但這三四年中一直飽受車輛信號定位不正常之苦,廠家和售后均無視,并將問題強制拖到三包期后要求客戶付費維修?!?
其實消費者有這樣的“怨氣”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小牛電動車的售價相比較其他電動汽車品牌更顯高端,然而在質量以及售后方面都還存在問題。有專家表示,小牛電動產品的高價格由市場去評判,本身無可厚非。只是消費者若花高價,卻買到不能上牌甚至不能上路的電動車,那無疑就是一次失敗的消費體驗。
加速海外擴張
招股書顯示,小牛N系列定價在5699~9999元之間,在所有系列當中售價最貴。今年新出的輕量級電動車UM,最低也需2999元。這個價格,拿到傳統(tǒng)電動車行業(yè)也可稱為高端。
即使這個價格,小牛還在進行漲價。去年1月,由于原材料價格上升,小牛電動方面表示無法繼續(xù)維持以前售價,對N系列和M系列部分型號進行漲價,浮動金額在600元至900元之間,最大漲幅達到18%。
這同時也為小牛電動帶來了利潤。日前,小牛電動發(fā)布Q1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牛電動Q1季度實現銷售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105.5%;毛利率同比增長8.6%,達到21.3%,實現凈利1200萬元,業(yè)務扭虧為盈。
得益于市場快速拓展,小牛Q1季度銷量為66284輛,同比增長75.7%。不過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售出的66284輛電動摩托車中,海外市場占到小牛電動總銷量的18.8%。小牛電動CEO李彥拒絕透露公司對未來這一比例的預期,但預計海外市場將繼續(xù)增長,因為消費者對出行工具選擇的需求并非中國市場獨有。李彥說,比其他交通出行工具便宜的兩輪電動車在全球范圍有著巨大的需求。
一直以來,小牛電動在加大國際擴張方面進行努力,小牛電動在今年3月從美國聯邦政府取得牌照后,擴張到美國市場。由小牛電動提供的1000輛電動摩托車出現在了紐約布魯克林的街上,這些車由該城市的摩托車共享服務Reel運營。李彥表示,在通過共享服務部署了自己的電動摩托車后,小牛電動計劃進軍零售領域,在美國開設新的門店。
小牛電動在美國的擴張計劃與其在歐洲的發(fā)展歷程不無相似。歐洲目前是小牛電動最大的海外市場,其擴張受到了比利時共享電動摩托車公司Scooty等共享平臺和零售商的驅動。李彥表示,2018年,公司在歐洲的銷量已從2016年首次進入歐洲大陸時的幾百輛增至1.6萬輛。
不過在國內市場,小牛電動似乎稍顯遜色。今年以來,新國標、3C認證等電動自行車行業(yè)新規(guī)實施。目前中國電動車行業(yè)格局雖然分散,但是行業(yè)內市占率排名前5位的公司雅迪、愛瑪、臺鈴、新日、綠源市場占有率合計高達四成。雖然小牛電動逐步改善了虧損局面,不過其體量、盈利能力與雅迪、愛瑪相比仍有不小距離。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單純的國外布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對于定位“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小牛電動來說,愈加追求智能化的國內市場才是主攻對象,小牛電動在這方面還任重而道遠。同時,單純地布局高端,在目前的兩輪電動車市場頗顯單一,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兩輪電動車只為代步,缺乏中低端產品會將一大部分消費者拒之門外。產品多元化布局,已是迫在眉睫。況且,雅迪、新日、愛瑪等傳統(tǒng)電動車豪強,也在加速布局高端產品,在渠道、品牌等方面更勝一籌,或將對小牛電動車的高端市場造成沖擊,出現高負債、產品過于高價等問題??磥?,小牛電動面臨的敏感問題還不少,如何破局,考驗著李彥等一干高管的經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