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動充電基礎(chǔ)設(shè)施促進聯(lián)盟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114.4萬個,同比漲幅高達66.7%。僅今年前10個月,就增加了33萬余個。
但另一方面,到2019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360萬量左右,這與公共充電樁的比值僅為2.57:1,平均每2輛上路行駛的電動車,就有1輛找不到公共充電樁,由于管理和布局的不合理,不少新能源車主陷入了“有車開 沒電充”的尷尬局面。
故障頻發(fā)
“有幾次我就在充電樁旁邊干等著,很不爽,感覺失去了自由?!?
十一月伊始,京城氣溫驟降,幾場大風天氣把最低溫度帶到了冰點之下,似乎提前進入了深冬,這也讓袁先生的電動汽車,提前進入了“冬季模式”。
由于天氣寒冷,標注300公里的續(xù)航,實際只能支撐220公里左右。用袁先生的話說:“不能開暖風,否則掉電特別快,出門之前得考慮充電樁的位置?!?
但在諾大的北京,能夠及時精準的找到一個充電樁并不容易,有些充電樁藏匿在地下車庫當中身影難尋;有些充電的同時要繳納價格不菲的停車費;有些充電樁則干脆是損壞的,讓人頭疼不已。
袁先生說,有一次自己到北五環(huán)外辦事,看到某酒店停車場里有4臺快充樁,把車開上去以后,發(fā)現(xiàn)4個充電樁竟然都是壞的,若不是他和運營商反應,不知道還要壞在那里多久。
有媒體對北京城區(qū)42個公共充電站的340個充電樁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有故障或者被燃油車占位的比例接近40%;而記者在今年7月的一次走訪中也發(fā)現(xiàn),許多商場地庫的充電樁都有損壞,甚至根本無法提供服務。
慢充樁效率差
袁先生的經(jīng)歷并非少數(shù)。另一位新能源車主李女士也表示,因為充電不像加油,覺得和燃油車還是沒法比,最遠開車(從北京)只去過秦皇島,一路上還得想著充電的事情,另外,充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便宜,300公里續(xù)航需要50度電,高峰期核算下來,差不多100塊人民幣,幾乎和混動汽車的加油價格相差無幾了。
對于“快充”和“慢充”兩種充電柱,李女士也不能完全理解,通常情況下,使用慢充充滿的時間大約要12個小時,如果是公共充電樁,就意味著使用者至少要在原地停留10個小時以上,在停車位緊張、停車費頗高的北京市區(qū),這意味著幾倍于充電費用的停車費,因此慢充樁在她眼里幾乎成了雞肋。
但快充樁只能充電80%,也就是說300公里的續(xù)航,實際只能開240公里,如果是500公里續(xù)航,損耗率更大,幾乎占了1/5。由于小區(qū)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李女士的電動車長期處于“充不滿”的狀態(tài),續(xù)航里程也大打折扣。
“如果不是當時手里沒有燃油指標,我肯定不會開電動車?!崩钆扛嬖V記者,幾年的電動車使用下來,自己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
其實,早幾年前,不少購車者就對新能源車充電服務頗有微詞,幾年時間過去了,盡管充電柱像雨后春筍一般涌現(xiàn),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也由一二百公里增長為五六百公里,但充電難的問題并未徹底解決,反而因為電動車數(shù)量的增多,變得愈發(fā)明顯。
記者在北京亦莊經(jīng)海路地鐵站附近的一家充電站走訪時發(fā)現(xiàn),大量的充電樁閑置,或者干脆被燃油車當成停車位,幾乎看不到充電的電動車
運營虧損
巨大的缺口與低迷的盈利情況密不可分。從2014年起,充電樁產(chǎn)業(yè)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大批企業(yè)開始入局,但由于建設(shè)維護成本高、使用率過低等原因,許多樁企根本沒掙到錢,甚至連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特來電”,也是在4年連續(xù)虧損4億元以后,到2018年才勉強實現(xiàn)收支平衡。
有人做過計算,慢充公共充電樁成本均價2萬元,快速充電樁成本在10萬-20萬元之間,如果是特種車輛的充電樁,這個價格甚至超過100萬元。平均下來每個快充樁一天要使用8次,才能勉強實現(xiàn)收支平衡。但實際情況是,每個快充樁一天使用頻率只有4次,這讓只靠收取充電服務費生存的運營方變得異常困難。
2018年,號稱充電樁第一股的富電綠能退市,國家電網(wǎng)、南方電網(wǎng)、星星充電、普天新能源等所謂行業(yè)翹楚們更是全部虧損,無一幸免。2019年,苦苦支撐看不到希望的普天新能源選擇出售55%的股權(quán),然而在北交所掛牌半年以后,截至記者發(fā)稿時,這部分股權(quán)依然無人問津,讓人大跌眼鏡。
不僅如此,充電樁的維護也出現(xiàn)了不小的麻煩。今年8月,廣東抽檢的電動車充電樁當中,產(chǎn)品不合格率高達70%,甚至有產(chǎn)品存在生銹、漏電等現(xiàn)象,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其實,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也不難理解——連盈利都困難的企業(yè),誰還有心思專注做后期運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