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繼今年3月無錫尚德破產之后,又一光伏企業(yè)—恒基光伏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基光伏”)進入了破產程序,目前湖州市政府工作組已經介入了該公司的破產重組工作。
而過去半年,恒基光伏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半年之前,恒基光伏還在IPO申請階段,半年之后卻宣告破產。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yè)內人士都一致認為恒基光伏由于產能過剩而導致破產,而此前保薦機構光大證券對其的保薦上市,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巨額欠款
IHS光伏高級分析師顧理旻表示對恒基光伏的破產并不意外,“恒基光伏是這個行業(yè)里面的中小型企業(yè),這個行業(yè)不止這一家,很多中小型企業(yè)都在走向破產,它反映了整個行業(yè)的狀況?!?br />
恒基光伏成立于2007年,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練市工業(yè)園區(qū),是一家集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組件和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工程設計、研發(fā)、制造、銷售、安裝、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公司已經形成年產太陽能電池片100MW、組件500MW的生產能力,在建電池片125MW、組件200MW。
公開資料顯示,胡新妹實為恒基光伏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榮為公司總裁,兩人為夫妻關系。此前徐建榮從事紅木家具起家,后來轉行才進入光伏領域。
有媒體報道,目前恒基光伏欠款總額高達6億,包括數(shù)家銀行貸款、供應商欠款、民間借貸和第三方擔保等。其中,銀行貸款超過3億,涉及兩百多家供應商的欠款超過1億。
顧理旻表示,國內市場對光伏制造企業(yè)的要求非常高,國外市場也有很多貿易壁壘,像恒基光伏這樣的中小型企業(yè)在出口把關上肯定受到很大的壓力,因而導致產能嚴重過剩,欠的這么多錢,很多都是應付款,恒基光伏的典型的光伏制造公司的寫照。
據(jù)悉,恒基光伏的產品質量處于中上水平,其銷售市場以歐美為主,占比約為80-90%。如今恒基光伏已停工數(shù)月,并拖欠著300個左右員工4月份以來的工資。目前公司資產只有廉價土地廠房、設備和三億應收款。該公司土地廠房設備估值約1.5億元,這樣算來該公司虧空為1.5億元。
此前,老板徐建榮和老板娘胡新妹一個月未在公司露面,電話也無法接通,而被質疑攜款跑路,扔下巨額欠款和公司數(shù)百名員工。
后來徐建榮表示兩人并未跑路,“恒基光伏傾注了我多年的心血和努力,我是不會放棄的,正在想辦法和南潯區(qū)政府一起走企業(yè)重整程序?!?br />
產能過剩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評論員紅煒告訴記者,恒基光伏破產的深層次的背景是嚴重的產能供大于求。雖然自2011年產業(yè)整合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但是中國的產能就已經遠遠大于全球的需求了,直接的原因是受“雙反”的影響。
繼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6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之后,6月初歐盟委員會又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這對于銷售市場以歐美為主的恒基光伏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威脅,因而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陜西長嶺光伏電氣有限公司一位姓任的運營顧問告訴記者,2011年以前中國光伏企業(yè)超過九成的產品都是以出口為主,而歐洲市場占了世界市場的80%,中國生產的產品又占了其中的60%,但是現(xiàn)在美國和歐洲都在對我們進行“雙反”,主要市場遭到了極大的威脅。恒基光伏的破產跟錯誤的判斷市場規(guī)模有關系,生產過剩,同時價格下滑厲害,資金回籠出現(xiàn)問題,恒基光伏就受不了了。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歐洲的雙反事件則等于是雙重打擊。年初起很多廠商就大幅削減甚至停止了對歐洲發(fā)貨。2013年看來,歐洲市場縮水,全球由原來的歐洲市場主導,變成了多個小市場共存的局面,這丟給了廠商更多挑戰(zhàn)。許多國內一線廠商及二線大廠都逐漸從歐洲主戰(zhàn)場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已然有逆轉的趨勢,而對恒基這樣單單著眼于歐洲市場的生產商來說,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據(jù)紅煒分析,從2004-到2011年中期,中國光伏產業(yè)進入高速的發(fā)展,其中從2004-2008年這一階段是理性的高速增長,當時我國的產能是基本上和全球需求有機結合得比較好的,2008年之后的增長是比較畸形,是完全脫離了市場需求的,被一些不了解市場本質和市場未來的人,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影響下畸形的發(fā)展。從而導致了嚴重的供大于求,恒基光伏就是在這么一個環(huán)境下產生的。
紅煒告訴記者,恒基光伏的老板原來是做紅木家具的,后來就是見到光伏市場就來搶,但是卻不知道這個市場到底是啥樣,后來被地方政府一鼓吹,成了當?shù)匦履茉吹拇砗万湴?,并被光大證券保存上市。但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立的恒基光伏本來就是沒有競爭力的。
曾為光大證券保薦上市
受2011年開始籌劃上市的恒基光伏擬在創(chuàng)業(yè)板公開發(fā)行3441萬股,募集資金8.4億元投向3個項目。而在今年1月底,恒基光伏就進入了終止審查行列。
紅煒認為,恒基光伏上市的炒作新點就是,因為光伏的規(guī)模經濟需要擴大融資,但是事實上恒基光伏并不不具備上市的資質,所以就在幾個月前終止上市。
上述任先生認為,恒基光伏上市本來就是動機不純,始亂終棄,沒有腳踏實地,甚至剛入行的調研都是草率的,總體說來,根基上前,抗風險能力低下。當市場風云變幻的時候,弊端馬上呈現(xiàn)出來了。當然這種現(xiàn)象不能簡單地說是某個企業(yè)的問題,國內光伏企業(yè)很多都是為了IPO而IPO,整個體系都應該反思。
據(jù)統(tǒng)計,2012年至今,除了恒基光伏以外,IPO遇挫的光伏公司已超過10家,其中包括快可光伏、日地太陽能、天能科技、歐貝黎、江蘇輝煌太陽能等,IPO均被終止審查。
IHS光伏高級分析師顧理旻告訴記者,光伏企業(yè)的危機已經很明顯地暴露出來了,而恒基光伏上市也是在這個時間點,在2011年開始已經產能過剩并不斷在虧錢,本身就不具備上市的資質,在未來都是看不到盈利的的現(xiàn)狀下,我們也不認為恒基光伏在短期之內會得到恢復,在這個時間點保薦人光大證券還要給他保薦上市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最終被證監(jiān)會否掉一點都不意外,即使當時保薦通過了,未來也不能給投資者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事實上,近幾年光大證券保薦項目被否率一直較高。今年6月20日,光大證券因天豐節(jié)能項目而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
而不過半年時間,恒基光伏就從上市失敗走向了破產。在此前的5月18日,因為恒基光伏幾個大股東的壓力,湖州南潯區(qū)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股東會議,要求恒基光伏盡快啟動重組。據(jù)悉,目前湖州市政府工作組已經介入了該公司的破產重組工作。而業(yè)內人士普遍對其重組保持悲觀的態(tài)度。
顧理旻表示,無錫尚德也是類似的情況,其破產重組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愿意去接受,我們不認為恒基光伏的品牌、規(guī)模、技術和產線能力能夠和無錫尚德相比,我們很懷疑有企業(yè)真正愿意去接受恒基光伏,不然即使重組了也是解一時之急而不能解一世之危。
業(yè)內人士認為解危主要看整個行業(yè)基本面的變化和企業(yè)經營狀況的改善,目前來看恒基光伏還沒有這樣的機會,政府工作組當然會去協(xié)調一些關系,但是并不認為即使重組了,恒基光伏的資產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