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召開。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10名外籍專家。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星云電子、力神電池等聯(lián)合負責的“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tǒng)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武漢理工大學承擔的“高性能納米線儲能材料與器件的制備科學和輸運調控機制”,和復旦大學承擔的“碳納米管復合纖維鋰離子電池”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此外,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電科院、國電南瑞、陽光電源、國網(wǎng)西藏等負責的“青藏地區(qū)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tǒng)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國網(wǎng)遼寧、國網(wǎng)吉林、東北電力大學等負責的“電制熱儲熱提升電網(wǎng)消納風電能力的關鍵技術與規(guī)?;瘧谩表椖?;國網(wǎng)甘肅、國電南瑞、中國電科院、許繼集團、國電青海等負責的“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源網(wǎng)協(xié)調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其中,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正式設立,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獲獎者不超過兩名。截至2019年,共有33位杰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jù)新華社消息,科技部、財政部印發(fā)了《關于調整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的通知》,對獎金標準做出調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位獲獎者獎金金額由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在調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的同時,對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的獎金標準一并做了適當調整,調整原則為獎金額度提高50%。即特等獎獎金標準由100萬元/項調整為150萬元/項,一等獎獎金標準由20萬元/項調整為30萬元/項,二等獎獎金標準由10萬元/項調整為15萬元/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