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快訊稱,日本豐田電動車和燃料汽車電池車事業(yè)部擴張7倍至2000人,進一步加大了對燃料電池、氫能源產業(yè)的部署。
豐田汽車6月13日宣布,將擴大參與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規(guī)劃和制造的專業(yè)機構的人員。將常規(guī)不到300人增加到約2,000人,增加至原來的7倍。
豐田欲將與燃料電池開發(fā)和制造相關的功能,集成到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戰(zhàn)略規(guī)劃組的“豐田ZEV工廠”中?!癦EV”代表不排放二氧化碳(CO2)的“零排放車輛”,旨在構建一個始終貫穿“企劃、開發(fā)、制造”過程的ZEV完整體系。
此外,日本在G20峰會進一步推動日本與美國和歐盟(EU)等(韓國除外)組建“氫經濟聯(lián)盟”。除由汽車、能源和信息技術(IT)領域的全球公司組成的民間組織外,這是首次建立國家級的氫經濟合作組織。
日本作為氫能經濟的領跑者,這次跑在氫能聯(lián)盟形成的最前線,意在取得氫能領域全球領導地位的同時威懾韓國,此目的不言而喻。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就專注于氫能的研發(fā),201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氫能基礎戰(zhàn)略規(guī)劃”,并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際日本能夠進入“氫能社會”的目標而不斷地專注于擴展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今年1月,韓國發(fā)布了“氫能經濟振興路線圖”,路線圖中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xiàn)氫燃料電池和燃料電池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藍圖,并由此開展了全面的競爭舉措。一場關于氫能的全球主導權爭奪戰(zhàn)由此拉開序幕。
韓國因在氫能領域擁有世界級的技術能力而享有盛譽?,F(xiàn)代汽車在2013年首次成功地在世界范圍內大規(guī)模生產氫燃料汽車,并且去年開發(fā)出一款氫燃料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609公里。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也達到了99%。然而,因為充氫站地點和補貼等各種限制的阻礙,韓國的競爭對手在很多方面也都處于領先地位。例如,日本取消了對充氫站地點的限制,建造了110多個充氫站,但韓國不能安裝在市中心,全國只有21個充氫站。作為第一個受監(jiān)管的沙箱,今年8月即將建成的國會充氫站將是首爾的第一個商用充氫站。
到2050年,全球氫能產業(yè)預計將增長到2.5萬億美元(約合2950萬億韓元)。在世界上試圖贏得這個市場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已經開始了。為了使技術領導者韓國成為氫經濟的真正領導者,必須通過解除剩余的不合理限制并簡化贈款政策和許可程序來支持韓國氫能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日本一樣,韓國必須努力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并提前獲得國際標準技術。還必須盡快通過國民議會審議的氫能經濟修訂提案。
氫能賽道,每個國家都在積極涌入,情勢發(fā)展并未給韓國猶豫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