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日產”)的兩個重要合作方近日在新能源領域消息不斷。
據彭博社報道,近日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產汽車”)正考慮投資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目標已經縮小到了威馬汽車、合眾新能源、車和家三家造車新勢力,希望購買其中一家25%的股份。
無獨有偶,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近日也被爆出組建新能源車項目,在公司內部代號為“H計劃”,由東風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牽頭,目前已組建“H事業(yè)部”。
就日產汽車、東風汽車新能源戰(zhàn)略對東風日產影響以及東風日產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中國經營報》致函東風日產方面。東風日產方面表示,我們不對媒體的猜測性報道進行評論,同時將繼續(xù)按照此前發(fā)布的新中期事業(yè)計劃穩(wěn)步推進。計劃到2022年,于日產汽車在華合資企業(yè)——東風有限旗下的所有品牌中推出20多款電動化車型。
壓力重重
2019年5月15日,日產汽車正式對外公布了2018財年財務報告。日產汽車2018財年經營利潤為3182億日元,凈收入11.57萬億日元,經營利潤率為2.7%。全年凈收益下降57.3%。
整個2018年,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銷量144.4萬臺,同比下降9.3%;歐洲市場銷量為53.6萬臺,同比下降17.8%。
反觀中國市場,日產汽車銷量達156.4萬臺,同比增長2.9%,這也讓日產汽車更加倚重中國市場。
事實上,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三大主力暢銷車型——Kicks勁客、奇駿以及軒逸,均屬于東風日產旗下。東風日產作用日漸凸顯。
然而,到2019年4月,車市寒冬下,東風日產銷量也開始下滑。
東風日產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東風日產4月終端共計銷售88044輛,同比下滑了3.8%。
而汽車整體寒冬下,新能源車卻接連逆勢增長。
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2019年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雖然進入補貼過渡期,仍同比增長28.4%。2019年1~4月的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34.5萬臺,同比增長83.8%。2018年全年生產新能源車130萬臺,較2017年增4成。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100萬臺,2019年1~4月生產35萬臺新能源車,增速41%。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認為,日產在純電領域起步較早,聆風在全球取得了成功,但國產版的啟辰晨風卻遭遇滑鐵盧。
另外,2018年9月東風日產推出了軒逸純電版,目前銷量依然較少。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2019年1~4月軒逸·純電銷量累計達到3177輛,但占東風日產的銷量比例僅為0.6%。
不過,東風日產方面表示,軒逸·純電只是第一步,未來東風日產將持續(xù)為中國家庭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
任萬付認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和市場已經處于全球前列(除特斯拉外),即使是造車新勢力,也涌現(xiàn)出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優(yōu)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日產汽車謀劃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yè)的收購或合作,也是不想放棄中國市場的一種無奈選擇。
亟待破局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的積分壓力也不斷增大。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的《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顯示,傳統(tǒng)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
然而,不論是東風日產,還是其兩個合作方,在燃油積分上都不樂觀。
2017年,涵蓋東風日產等五家整車企業(yè)的東風汽車油耗負積分達到15萬分,在行業(yè)內倒數第三名。根據近期公布的2018年新能源積分排行榜,東風汽車又以負26萬分的成績成為行業(yè)倒數第二名。同時,日產關聯(lián)汽車企業(yè)日產雷諾聯(lián)盟中的雷諾合資車企也是負積分。
反觀整個行業(yè),根據工信部發(fā)布的企業(yè)平均油耗水平數據,2018年的油耗積分出現(xiàn)一定下降。乘用車油耗總積分從2017年的1000萬分下降到688萬分;而新能源積分從2017年的179萬分上升到2018年的399萬分,年度增長220萬分。
面對傳統(tǒng)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問題,東風日產方面坦承,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競爭,表面上是汽車動力的轉型,本質上應該是“燃油車+加油站體系”與“電動車+充電站體系”之間的競爭,這是社會體系的競爭。但是,從長遠看,電動車是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認為,新能源汽車和5G是開啟下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鑰匙,每次工業(yè)革命都能極大改變工業(yè)形態(tài),這才是本質。
不過,盡管未來形勢充滿變數,但在新能源領域,東風日產方面也表示,會積極改變當前局面。
任萬付認為,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進入新能源市場的方式主要有自主研發(fā)、合資合作、代工等方式。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東風日產正在積極面對當前的新能源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