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備受關注的浙江省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將正式啟動。
昨天,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組織召開浙江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工作會議,介紹模擬試運行總體方案,部署具體工作,明確工作計劃和相關要求。省電力調控中心、省電力交易中心、發(fā)電集團、售電公司相關人員參加會議,《浙江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總體方案》同日公布。
根據這一方案,浙江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共分為三個階段:分時段模擬階段(2019年6-7月)、連續(xù)模擬階段(2019年8-9月)和深化模擬階段(2019年10-11月)。
第一階段的市場主體包括全省統(tǒng)調發(fā)電廠(不含非水可再生電源)、具備申報條件的售電公司和批發(fā)市場用戶,后兩個階段將有更多市場主體逐步加入。
浙江現貨市場的大幕終于拉開。
規(guī)則已成型
浙江市場以美國PJM市場為藍本設計,主要包括批發(fā)市場和零售市場。批發(fā)市場包含了電能量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合約市場,其中合約市場又包含雙邊合約、政府授權合約和金融輸電權。
批發(fā)市場的運營和管理由國網浙江電力調控中心和省電力交易中心共同承擔。電網公司履行結算職能,負責批發(fā)市場的費用收取和支付。
批發(fā)市場成員包括發(fā)電企業(yè)、零售商和直接參與批發(fā)市場的用戶。市場初期僅開放110kv級以上電壓等級用戶參與市場,后續(xù)將逐步引入更低電壓等級用戶。
據了解,省外機組供電量占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三成以上。目前,根據浙江電改領導小組會議決定,外電仍沿用現行調度方式,由國調、華東網調確定送浙江電力計劃。點對網外來電作為價格接受者參與市場,不能明確送電機組的網對網外來電由浙江電網代理參與市場。此外,統(tǒng)調非水可再生能源機組也由電網企業(yè)代理交易。
在電能量市場的定價上,發(fā)電側采用節(jié)點邊際電價作為經濟調度和定價的基礎,用戶側采用負荷側節(jié)點電價加權平均而得到的統(tǒng)一電價。預計未來會對市場價格設置上下限。浙江將調度時段設定為5分鐘,實時市場每五分鐘產生一個節(jié)點邊際定價,批發(fā)市場結算價格是30分鐘交易時段內所有調度時段價格的加權平均值。
輔助服務市場方面,浙江不再保留調峰品種,原來機組參與調峰的價值將通過現貨電能量市場的競爭體現。調頻和備用在實時市場中與電能量市場聯合優(yōu)化出清。無功補償和黑啟動等通過中長期合同獲得收益。
在合約市場中,雙邊合約的形式是差價合約。浙江設計了政府授權合約用于保障市場投運后過渡期內發(fā)電機組的收入(電量和電價),具體內容由省政府確定和分配。政府授權合約也采用差價合約形式。
有業(yè)內人士評價,這樣的設計巧妙地保障了發(fā)電機組的容量成本回收。
金融輸電權主要作用是對沖不同節(jié)點之間的由于阻塞產生的價差,但為平穩(wěn)起步,在市場初期阻塞盈余將直接分配給市場成員,未來才會組織金融輸電權拍賣。
十七年后再出發(fā)
繼2000年建成當時全國唯一的實時運行發(fā)電市場之后,浙江于2017年重新出發(fā)。
這一年8月,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將浙江列為首批八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地區(qū)之一。同年9月和10月,浙江省政府和發(fā)改委先后印發(fā)了《浙江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與《浙江電力市場建設方案》等配套專項方案。
根據《浙江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到2019年,浙江要完成輸配電價核定,設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確定浙江電力市場模式,完成市場規(guī)則制定和技術支持系統(tǒng)開發(fā),有序放開發(fā)用電計劃,引入售電側競爭,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力爭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浙江初期電力市場試運行。
《浙江電力市場建設方案》則明確了浙江電力市場初期采用全電力庫模式,實行全電量競價上網邊際電價出清,輔以差價合約管理市場風險。初期市場主要由現貨市場和合約市場構成,開展電能量交易和輔助服務交易。
幾乎與確定現貨試點同期,浙江對省級能源管理職責做出調整,原由省經信委承擔的煤電油運要素保障、節(jié)能“雙控”、新能源應用和電力監(jiān)管相關職責整體劃入省能源局,并在調整后省能源局內部機構設置和主要職責中明確,由省能源局電力處負責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部分業(yè)內人士評價,職能的整合明確或能對電力改革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在成為現貨市場試點后,浙江以4000萬元的價格面向全球招標,最終確定由美國PJM與中國電科院聯合團隊作為咨詢機構參與浙江電力市場設計與規(guī)則編制,協(xié)助浙江建設現貨市場。
但自重金招標之后,浙江市場似乎就銷聲匿跡了。與早早放開售電側和在數月后就擬定出規(guī)則初稿的省區(qū)不同,浙江被貼上了“慢熱”的標簽。
2018年浙江省安排了規(guī)模1100億千瓦時電量參與直接交易。2019年直接交易規(guī)模擴大到1400億千瓦時,其中普通直接交易電量1270億千瓦時,售電市場交易電量約130億千瓦時。盡管售電公司尚未開放注冊,對市場的爭奪已經開始。除此之外,浙江還在2018年組織了省內關停小火電替代交易,并參與到省間富余可再生能源現貨交易中。
只是萬眾期待的浙江現貨市場還是姍姍來遲。
實際上,早在2017年11月,為了推動市場建設,省政府成立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能源的常務副省長馮飛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電改辦”)設在省發(fā)改委(省能源局)。除了政府部門人員,電改辦還從電網公司等相關電力企業(yè)抽調人手,并設立工作組,與咨詢團隊共同參與市場設計。
電改辦相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合直言,無論是從哪個機構來的,都只能代表改革的整體利益,而非個人供職機構的利益。
在方案編寫過程中,浙江省通過組織多期市場建設主體研討會,召集市場各方討論方案細節(jié)。同時,浙江依托中國電科院電力市場實驗室開展仿真實驗,推演評估市場規(guī)則。
經過多次的碰撞與修改,浙江電力市場詳細設計方案目前已經基本定型,《浙江電力市場運營規(guī)則(初稿)》也已編制完成并面向行業(yè)內征求意見。根據計劃,到今年年底,浙江電力現貨市場要具備實際運行的條件。
2019年4月23日,省能源局組織召開了第八期浙江電力市場設計建設培訓研討會,培訓向電網公司、省內發(fā)電企業(yè)、外送浙江發(fā)電企業(yè)、大用戶以及有意參與浙江電力市場的售電公司開放,六百多人在浙江海寧參加了這次培訓。
隱憂待解
浙江的現貨市場建設,前有上一輪電改之淵源,后有全球招標方案之矚目,業(yè)界一直對其倍加關注和期待。有業(yè)內人士稱贊其“有情懷”,但也為眼前的挑戰(zhàn)擔憂。
海寧培訓期間,主辦方向參會者公布了《市場詳細設計(2019年4月版)》,這一方案由美國PJM與中國電科院聯合團隊共同編寫。除了全面介紹浙江現貨市場的基本面貌,方案也展現了對規(guī)則的調整與思考。
方案中提到,在最初的市場詳細設計中,所有外來電以及統(tǒng)調非水可再生能源機組均報價參與市場。這一方案認為,由于外來電占浙江省總電量需求約三分之一,這些外來電參與市場、影響價格,并對價格波動作出響應,能夠提高市場效率。
但根據目前的安排,外來電主要作為價格的接受者,統(tǒng)調非水可再生能源機組則由電網企業(yè)代理交易。考慮到浙江省十三五期間不再上新建煤電項目,核電等建設周期長且全社會用電量不斷增長,未來省外來電占浙江用電量的比重可能將會更高。
在詳細市場設計協(xié)商過程中,交易中心和調度機構的角色和職責一直是爭論焦點,而對于電網企業(yè)履行結算權,方案也花了相當篇幅陳述其弊端。
為了減少這些不利影響,方案建議在市場規(guī)則或者政府法規(guī)中制定限制條款:“限制用戶數據和財務數據僅用于電網服務機構收費過程涉及的業(yè)務部門,并防止此類信息與其他業(yè)務部門共享?!?
此外,浙江還面臨控煤重任。除了淘汰落后用煤設備,浙江嚴格控制統(tǒng)調電煤總量,提高“外電入浙”比例?!?018年浙江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要求省統(tǒng)調發(fā)電用煤消減260萬噸,控制在7880萬噸以內。如何在完成控煤任務的同時設計和運行電力市場,這也是浙江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