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4月24-26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xié)會儲能應用分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浙江省杭州市洲際酒店召開。在4月26日上午的“儲能電站與技術應用(四)“專場,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步芳在會上分享了主題報告《探索儲能商業(yè)模式的再思考》,以下為演講實錄:
馬步芳:我今天演講題目是“探索儲能商業(yè)模式的再思考”,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去進行探索:
第一,儲能常規(guī)場景下的經濟性測算。
就拿大家比較關注的削峰填谷,這里其實去年我們有做過一個詳細的測算,我們現在按照去年的電價去進行相應的測算,包括增值稅率進行相應的調整,對全國我們基本上是按地級市,400多個區(qū)進行無測算,最后我們可以得到,這個還算是稅前的收益率,如果是按項目收益率8%來的話,只有北京、江蘇、廣東的能夠到程度,對大工業(yè)的相對來說可能更差一些,可能所有地區(qū)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可能最高也就7%左右。也就是說在沒有降需的情況下,我們知道對于大工業(yè)來說降需是比較好的場景,如果沒有降需的話收益率是比較低的,如果降需的話需要我們儲能的運營商對于企業(yè)下游的客戶負荷有一個比較好的測算和數據的采集才能做得出來。
為什么要談上面兩個呢?主要是為了引出我們的商業(yè)模式應該是怎么去做,在談商業(yè)模式之前,企業(yè)首先要有比較好的定位。儲能首先是一個大的產業(yè),都不能叫一個行業(yè),對于儲能來說我們覺得可以類比于風電光伏,分為上游的設備和下游的運營商,對于上游的設備商來說,儲能是一個產品,對于它來說儲能是一個目的,它在賣產品的時候更多的是短期一次性一錘子買賣的行為,對于下游的運營商來說,綁定的是下游的用電企業(yè)、客戶,它在投資的時候是重資產的模式,其實它在做儲能的時候其實是一種長期的,不能叫產品,其實應該是叫服務,所以對于企業(yè)本身來說,首先它需要定位說我是短期的這種設備商還是長期的運營商,不同的企業(yè)它的定位不同,其實對于儲能產業(yè)的訴求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主要是從下游的運營商角度來看整個儲能產業(yè)。
第二,配網是儲能產業(yè)發(fā)展的支柱之一。
這個PPT寫的比較早,正好前兩天配網新的政策也出來了。我們認為剛剛的削峰填谷大家在做測算的時候可以看到是同一個電壓等級下面進行峰谷價差的套利,比方說我們做一個頭腦風暴或者我們異想天開也好,如果我們說把電壓等級擴大,比方說我擁有整個配網資產,我在做削峰填谷的時候我的進線跟出線的電壓等級不一樣,峰谷價差是不是能擴大。如果這種模式下,我們一般工商業(yè)的峰谷套利的項目投資收益率最高其實可以打12%,如果是對于大工業(yè)情況下來說,基本上也是能夠接近8%左右,也就是說企業(yè)在投資的時候,就算不考慮你的降需的需求情況下,我也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收益率。當然這里面可能會存在一些比方說技術性、政策性的問題,但是我認為大家在思考商業(yè)模式的時候,不要局限在一個很狹窄的范圍內,需要去做一些更深層次、更廣闊的思考。
我們知道,從金融行業(yè)來說,我們其實對于公司的分析最經典的有一個波特50模型,比如說我們把現在的電化學儲能、儲電,把這個模板套到儲電里面分析一下,對于儲能產業(yè)來說我覺得可能會有比較好的定位。對于儲電來說,首先我們看潛在的進入者是什么,儲電其實如果說我們還是按剛剛的這種以削峰填谷的這種案例為例子的話,未來其實我們看到全國已經有5個省有這種需求側響應的政策在里面了,其實對于它來說,它的潛在進入者應該就是售電公司。對于需求側響應,它能夠把負荷進行下降,其實在實際的效果上面是跟削峰填谷一樣的。對于替代品來說,實際上儲電這個產品在電網當中發(fā)揮得作用跟電網本身其實是一個相互替代的關系,也就是說所有儲能目前能夠做到的事情其實大電網都能做得到,無非是說它在成本上可能會有過多的投資,但是本身它不是一個,應該說至少說從儲電角度來說,不是真正剛需的東西,只是替代品,替代品要求就是說,我要有經濟性。
供應商角度來說,目前的儲電,特別是對于很主流的鋰電池技術做的儲能,其實它的上游供應商是鋰電池,跟它供應商的角度來說,它的溢價能力其實不僅僅取決于儲電本身,還要取決于電動汽車,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很多的儲電模式其實用的是動力電池,所以它的溢價能力不僅僅取決于它自身,從下游客戶來說,它其實面對的是直接的用電企業(yè),它的溢價能力在哪個地方,我覺得也是值得大家去進行思考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所以我們覺得說儲能的這個行業(yè)其實對自身有一個比較好的定位下我們覺得說其實如果是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說,其實它應該是做服務,綜合能源服務其實是儲能發(fā)展的一個終極目標。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覺得大家應該不應該把目光局限在儲電上面,綜合能源服務一個是在觸電本身的領域下面要做更深入細致的一些工作,另外,它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儲電,比方說像冷熱這種形式也應該考慮在內的,最簡單來說,儲能不代表是儲電,我覺得身為一個儲能按的運營商思路要打開,尋找其他儲能方式。比如在大的工業(yè)園區(qū)或者CBD的園區(qū)內,對于下游的用戶其實是存在一個制冷、制熱的需求。傳統(tǒng)我們制冷、制熱,制熱可能是市政供暖,制冷是空調的模式,空調的制冷負荷可能占40%,但是如果我們采用冰蓄冷的,可能技術都不需要太先進,因為儲熱的這種模式,從上游技術角度來說有很多種,但是采用冰蓄冷的模式效果也是很好的。白天的時候進行供熱,假設我們有一個比方說這樣的案例,21萬平米的供暖面積,這個是針對比方說居民用戶的或者一般工商業(yè)用戶的,它的建設費用包括折舊費用和中間材料運營的費用,總體算下來可能只有19元/平米,其實如果對應到我們現在采暖的價格的話,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
接下來就是要談到對于儲能來說它的解決方案是否有一個最優(yōu)的解,簡單的這種制熱情景下其實也有一些采用,比方說我用這種風電光伏發(fā)的電傳輸到我的高壓電磁鍋爐里面進行制熱,輸出的是高溫蒸汽,它把這個高溫蒸汽存儲在高溫儲能設備當中,最后比方說下游有用電需求的時候傳輸到用電設備里面放電,這里面其實有電熱電的轉換,能量轉換其實是轉換了兩次,我們只能量只要有轉換的中間肯定是有損耗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并不是特別經濟,我們認為其實換一種思路去思考,高壓蒸汽對于工業(yè)用戶來說我們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場景,因為有一些工業(yè)用戶下游是有一些高溫的需求的。對于前面那個案例來說,它的儲能其實是一個水蓄熱,可能它的熱值得只有100度以內,他不能夠滿足一些工業(yè)用戶的需求,但是像這種可能出來的這種高溫蒸汽到400、500度,其實就已經能夠滿足一些工業(yè)用戶的需求了,其實目標的模式就是天然氣的三聯(lián)供,供熱的時候能夠比較好的高溫,其實如果是這樣去看的話,我們對標的能源模式其實是天然氣。
這個地方我們不去細摳一些很細節(jié)的東西,我們只能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先從能量的角度,以10度電對應一方天然氣來計算它的熱值,這個地方就是說我10度電的電價如果能夠比一方天然氣的價格便宜的話,實際上我的這種天然氣三聯(lián)供還不如做這種出熱的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去算期間的價差,如果這個價差大于0的話,這個模式我們認為是可以值得去探索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一般工商業(yè)情景下面可能主要還是北京、廣東、廣西、江西一些地方。如果是工商業(yè)用戶的話,這個范圍會更大一些,這個地方主要是一些包括安徽、陜西、云南一些地方。
最后講一下儲能產業(yè)離不開政策支持。從剛才的角度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看出來儲能首先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企業(yè)尋求儲能的商業(yè)模式是什么,其實說白了,做的是服務,如果是服務的話應該是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fā),所以其實這個場景是很多元化的,可能是有一個跨能源的特征的,所以其實還是需要運營商自己本身去統(tǒng)籌的協(xié)調,去尋找一個最優(yōu)的方案。另外,對于發(fā)展格局來說,其實如果單純以儲電的模式來說,儲電我們知道,在發(fā)電側、輸電側、電網側、用電側,每個地方的儲能應用場景都不一樣,可能需要的這種儲能的上游技術設備也不一樣,所以它的發(fā)展階段不一樣,對于政策需求的強烈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企業(yè)在尋求政策支持的時候,要針對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和不同的應用場景去尋求一個細則類的這種政策支持。
談一下補貼,其實之前還是有不少企業(yè)認為儲能需要補貼,但是我們認為其實從剛剛的角度來看,儲能的產業(yè)本身在電網里面其實可以對標一下兩個產業(yè),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一個是光伏的產業(yè),上游來說對標新能源汽車,目前我們儲能技術這塊大部分還是用鋰電池,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這塊已經給它補過了,你要想再補鋰電技術,我們認為儲能全國范圍內是不太可能的,對于一些新興的儲能技術,可能各個地方政府基于本省的一些需求會出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如果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說,下游的這種補貼其實對標的可以參考的是風電光伏,為什么風電光伏能夠得到補貼,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我們要看國家的戰(zhàn)略,首先從補貼本身來說,風電光伏補貼已經拖欠了,而且這個缺口是一直在擴大的,但是風電光伏是一個國家戰(zhàn)略支撐的行業(yè),它的目標是為了降低排放、清潔能源,實現低碳綠色的能源發(fā)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會對它做一個大力的支持,但是對于儲能這個產業(yè)來說,它本身其實更多的像一個能量路由器,是能量進、能量出,本身并不產生能量,它對于低碳綠色發(fā)展其實是有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體現在一個非常直接的角度上面,而且這個作用的效率其實相對來說比較小的,就是說它不是一個剛性的剛需的東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你要讓國家再去支持給你一個補貼,也是很困難的,而且從之前電動車和風電光伏補貼的情況,其實大家已經看到,這個補貼的后遺癥是非常嚴重的,所以說補貼這塊我覺得大家不要去報太大的希望。
最后是風險管控,因為儲能下游運行的時候,不僅僅涉及到電力,也可能涉及到別的能源,這個里面要有協(xié)調優(yōu)化,包括還有前期的投資,剛剛游總也提到了,前期測算的時候,可能我們在一些參數有一些調整,可能會導致日后投資收益率的情況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在風險管控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嚴監(jiān)控。
以上是我今天的演講報告。謝謝!
(本文根據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演講人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