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三家主流自主車企2018年銷量均未完成年銷量目標,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出現(xiàn)差異。近兩日,吉利、長城、比亞迪三家主流中國汽車品牌紛紛公布了2018年銷量數(shù)據(jù),在整體汽車市場負增長已成定局的形勢下,三家車企的銷量表現(xiàn)均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但均未完成各自定下的銷量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8日收盤,三家車企股價漲跌各異,受資本市場的評價也有所不同。
在車市寒冬之下,吉利汽車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長態(tài)勢。吉利汽車發(fā)布的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 公司2018年12月銷量為93333輛,同比下滑39%;全年累計銷量達150.08萬輛,同比增長約20.3%。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吉利汽車年銷量同比增幅高達63%,且2018年吉利汽車并未完成既定的158萬輛年銷目標。公司基于2019年行業(yè)較高的不確定性,將全年銷量目標定為151萬輛,同比基本持平,而吉利曾稱到2020年要實現(xiàn)200萬輛年產銷目標。
而銷量公布次日,吉利汽車(00175.HK)股價開盤便大跌7.6%,1月8日吉利汽車報收10.22港元,下跌11.28%。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自2019年開年來,近5個交易日跌幅已經高達25.94%,在2000多只港股中居首位。相關公告發(fā)布后,多家大行和券商紛紛下調目標價和評級,例如摩通削吉利目標29%至10元,評級為中性,稱吉利調低全年銷售目標令市場驚訝,料行業(yè)將維持負增長。
此外,年銷連續(xù)三年突破百萬輛的長城汽車,在銷量發(fā)布后股價也出現(xiàn)輕微下跌。長城汽車發(fā)布的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12月公司累計銷售133794輛,同比增長6.54%;2018年全年累計銷售105.3輛,同比下降1.6%,相比2017年的0.4%,跌幅進一步擴大。在整體車市遇冷的形勢下,長城汽車微跌的市場表現(xiàn)仍算穩(wěn)定,但這距離長城汽車2018年既定的116萬輛年銷目標仍有10萬輛的差距。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1月8日長城汽車(601633.SH)在A股市場以5.68元報收,下跌1.05%,5個交易日內實現(xiàn)1.43%的增幅。此外,當日長城汽車(02333.HK)在港股市場以4.31港元報收,下跌2.27%,5個交易日內下跌4.01%。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長城汽車的投資風險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乘用車市場不及預期,二是合資品牌帶來的SUV競爭格局惡化風險,三是企業(yè)新能源起步較晚導致的雙積分不達標風險。
相比之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突出業(yè)績,或為資本市場帶來了信心,而比亞迪也是三家公司在1月8日股價上漲的唯一一家車企。大和資本發(fā)表報告指出,2018年12月份比亞迪銷量同比增長33%至6.96萬輛,全年銷量同比增長23%至52.07萬輛,大致符合該行預期,予“買入”投資評級。
雖然比亞迪52.07萬輛的年銷成績,距離去年年初既定的60萬輛銷量目標仍有一定距離,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xiàn)亮眼。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78萬輛,完成了2018年年初既定的20萬輛銷量目標,而燃油汽車累計銷量為27.29萬輛,距2018年年初既定的40萬輛銷量目標仍有一定距離。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已由2017年的三成提升至五成。
花旗發(fā)表報告稱,比亞迪2018年12月以及全年銷售增長,以及新能源車輛批發(fā)銷售量均優(yōu)于該行預期,對其看法正面,予“買入”的投資評級,并指出內地較小型城市汽車支出下降趨勢、汽車共享和租賃需求、以及原材料價格下跌或進一步改善比亞迪的長期利潤率趨勢。
在港股市場,比亞迪(01211.HK)1月8日收盤價為48.6港元,增長3.18%,5個交易日內下跌2.7%。在A股市場,比亞迪(002594.SZ)當日收盤價為52.88元,增長2.9%,5個交易日內,增長3.69%。
過去的20018年,中國車市整體表現(xiàn)羸弱。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18年1-11月,中國市場汽車共銷售2542萬輛,同比下降1.65%,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而車企壓力也隨之增大,車市的低預期表現(xiàn)已經嚴重影響了汽車企業(yè)的股價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