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中國鋰業(yè)股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而崛起,2018年卻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也許下跌的趨勢還沒有結束。
全球第二大鋰化合物供應商贛鋒鋰業(yè)、另一支行業(yè)龍頭天齊鋰業(yè)2018年以來下跌均超過40%,表現大幅弱于基準的滬深300指數。大跌之后,贛鋒鋰業(yè)2018年預測市盈率僅剩13倍,過去三年均值在45倍;天齊鋰業(yè)的預測市盈率縮水至15倍,過去三年平均有40倍。從估值上看鋰業(yè)股已經頗具吸引力,但基金經理卻興趣索然。
“現在鋰礦供應充分,對天齊、贛鋒這種供應商而言,就缺乏漲價的動能,”統一投信基金經理陳朝政在采訪中表示,如果下游需求充足,“鋰業(yè)公司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利潤,但是超額利潤不見了?!彼?017年年底全部賣出了鋰業(yè)股,并表示目前不會特別著墨,因為估值還有向下空間。
彭博統計分析師預測均值顯示,贛鋒鋰業(yè)2018年凈利潤預計增長20%,較其2017年216%的增長大幅下滑,2019年和2020年的預測增速進一步下降至15%左右;天齊鋰業(yè)2018年凈利潤預計僅增長11%,也明顯低于2017年42%的增長水平。
彭博新能源財經在8月的報告中指出,2018年鋰的供應量大約在32.6萬噸,需求僅約30.5萬噸,供過于求的情況將在2022年擴大到峰值10萬噸。在供給增速過快的擔憂下,中國交付的碳酸鋰價格年至今已下跌53%。
來自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需求增長也可能不及預期。集邦科技資深研究經理呂理舜表示,受到電動車補貼標準加嚴的影響,材料供貨商面臨洗牌,加上2018年一季度過高的材料庫存,導致市場對電池及相關材料的需求明顯放緩。汽車電池決定了鋰業(yè)公司的未來,贛鋒鋰業(yè)在年報中稱,預期2022年全球鋰化合物80%的需求增長都來自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