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實現(xiàn)2016年同比扭虧2017年繼續(xù)盈利之后,漢能薄膜發(fā)電(0566.HK)集團盡管仍未實現(xiàn)在港交所復牌交易,但已經走向了擴大盈利規(guī)模的階段。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剛剛發(fā)布業(yè)績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615%,實現(xiàn)凈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30倍,出乎外界預料地進入增長的快車道。
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為什么能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主要是因為自2009年以來開始布局薄膜太陽能,尤其是2013~2015年收購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等四家公司以后,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上的積累進入到收獲階段。
不過,對于海外并購,“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案例比比皆是,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是如何蹚過技術并購的溝溝坎坎,最終實現(xiàn)了海外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商業(yè)化成功?近日,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多位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揭開了這些問題的謎底。
“師徒制”的技術傳承
作為民營企業(yè)的漢能,曾經以一段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水電傳奇”,揚名于中國商業(yè)世界。但到2009年,漢能高調宣布進軍光伏產業(yè),特別是擯棄已經成熟的晶硅太陽能技術,選擇當時并不成熟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作為突破方向,引發(fā)業(yè)界關注。尤其是漢能宣布投入巨資,在河源、雙流、??凇⒛暇┑鹊亟ㄔO8大薄膜太陽能研發(fā)、生產基地,震驚整個新能源業(yè)界。
誰也不曾想到,漢能說干就干,在全球光伏產業(yè)處于低谷的2012~2014年間,逆勢完成了對全球德國玻璃基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Solibro以及美國玻璃基和柔性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Miasolé、美國柔性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Global Solar Energy(GSE)、美國柔性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Alta Devices公司的收購。由此,漢能一舉擁有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硅鍺、銅銦鎵硒、砷化鎵等多項技術專利,不僅搭建了柔性薄膜太陽能產品的完整技術路線體系,而且具備了柔性薄膜太陽能生產線核心裝備的自主設計以及制造能力,實現(xiàn)了從“水電傳奇”向“光伏傳奇”的戰(zhàn)略轉型。
盡管通過海外技術并購,漢能在紙面上確實買到了引領全世界薄膜太陽能領域的能力,但找到一條高效的并購整合之路,將先進的海外技術產業(yè)化、商業(yè)化甚至國產化,對于漢能來說也并非易事。
近日在回憶當年的并購時,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參與當時并購的一位高管,以美國Miasolé公司的并購和整合為例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對于漢能來說,“當時最主要的任務是尋找一個共贏的方案,尋找一個共同的目標?!?
“美國Miasolé實際上是2004年成立的,成立以后用了大概八到九年的時間,依然沒有取得商業(yè)化的成功,依然沒能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量產和產業(yè)化。為什么呢?”這位漢能高管告訴記者,主要是供求關系的,美國的市場環(huán)境支撐不了Miasolé技術的產業(yè)化和商業(yè)化,“并購發(fā)生時,有很多Miasolé員工,特別是2004年就入職的Miasolé員工,非常渴望看到自己研發(fā)的技術實現(xiàn)產業(yè)化和商業(yè)化。所以技術的產業(yè)化、商業(yè)化成為我們說服Miasolé團隊的重要因素,而中國市場正是實現(xiàn)Miasolé技術產業(yè)化和商業(yè)化的沃土?!?
“有了共同的目標,雙方的角色分工也就好談多了?!边@位高管透露,“收購完成以后,我們針對兩邊的分工做了明確的定義,美國團隊主要做技術的研發(fā)和生產工藝的開發(fā),中國團隊主要做產業(yè)化、商業(yè)化。”
實際上,漢能針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海外布局,后來被證明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公開資料顯示,在漢能完成了美歐四項技術并購的兩年之后,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4月下發(fā)了《能源技術革命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還同時發(fā)布《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chuàng)新行動路線圖》,其中明確提到提高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電池效率,建立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等是我國太陽能利用路線到2030年的重要目標。
不過,說服美國Miasolé等公司將中國市場視為自身技術產業(yè)化、商業(yè)化的沃土,并不等于這些技術真的能在中國實現(xiàn)產業(yè)化、商業(yè)化的成功。與美國Miasolé等公司達成合作協(xié)議以后,漢能接下來是怎么做的?
另一位漢能技術人士告訴記者,為了順利實現(xiàn)技術轉移,漢能將工程師送到美國培訓,核心團隊成員在美國的培訓時間長達9個月,直到中國團隊成員可以獨立運行基于海外技術的生產線,并且確保中國生產線的產出率和轉換效率能夠匹配美國團隊的水平。
這位技術人士表示,一方面掌握核心技術很重要,另一方面從海外團隊身上學習參與項目運作、管理、運營的經驗也非常關鍵,因為海外團隊的同事當時表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安裝調試完成以后,就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薄膜太陽能芯片的生產和封裝,但是在生產線運行的過程中,合理分配時間和資源同樣重要,因為這往往意味著提高生產線的運轉效率,在大型項目運行中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肯定不行的。
這種“師徒制”的技術傳承,一方面降低了海外團隊的敵意,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漢能并購整合初期的融合效果。同時,在“師徒制”的基礎上,漢能中國團隊和海外團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訓方案——每一位海外團隊的師父都會將復雜的工藝流程進行拆解,教給自己所帶的幾個中國徒弟,最后還會考核教與學的效果。
“我們幾個技術并購完成之后,都把中國團隊送到海外,和美國、德國團隊一起研究、學習,討論產業(yè)化、商業(yè)化的路徑。現(xiàn)在,我們國內團隊不僅可以獨立地做研究,而且可以獨立地用工廠,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
供應鏈國產化之路
可以“獨立地做研究、用工廠”之后,漢能在中國實現(xiàn)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產業(yè)化、商業(yè)化,仍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其中之一便是供應鏈的國產化。
“包括美國的Miasolé和德國的Solibro,他們最早的供應鏈分別在美國和德國,所以最開始我們跟隨他們的供應鏈,他們在哪兒采購我們也去哪兒采購?!鼻笆鰸h能高管告訴記者,“后來,我們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供應鏈的國產化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為什么?一是因為中國市場空間大,采購量與海外廠商不是一個等級,但海外的供應商大部分都是小規(guī)模生產,產能就成了大問題。二是因為即使海外供應商的產能沒問題,但交付也可能有問題,因為他們的訂單一般是三個月、四個月交付,而漢能希望一個月交付。三是出于綜合成本的考慮,供應鏈國產化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公開資料顯示,在漢能河源生產基地的生產線即將投產的時候,漢能當時在法國的原材料供應商工廠失火、被燒成了一片廢墟,這場意外的直接后果就是,漢能當時必須考慮國產的原材料。
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漢能一開始就把供應鏈的國產化當做大事來抓,但現(xiàn)實是,供應鏈的國產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這又是為什么?因為漢能中國團隊發(fā)現(xiàn),銅銦鎵硒(CIGS)生產用到的靶材類、膠類、膜類等原材料的供應鏈,很難一下子都切到中國。舉例來說,銅銦鎵硒(CIGS)生產過程中會用到的冷軋不銹鋼卷,是一種長4公里、寬1米、厚度僅50微米的超薄不銹鋼卷,該產品的制造工藝當時在國內是不銹鋼行業(yè)的技術極限,也有國內廠商做過小規(guī)模的實驗,但從來沒有大規(guī)模生產過。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化供應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我們有一段并行的時間,一方面在國內開發(fā)很多供應商,但不會立刻停止在海外的采購。根據(jù)經驗,選擇國內供應商的最初幾個月,沒有辦法看清楚這些供應商的生產和質量把控能力,也許剛開始還不錯,但批量生產就不行了,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鼻笆鰸h能高管表示,供應鏈國產化首先需要培養(yǎng)國內供應商,然后慢慢提高在國內的采購比例。
仍以冷軋不銹鋼卷為例,后來“與寶鋼旗下不銹鋼公司合作時,我們把技術規(guī)格給他們做參考、測試、中心制樣、再測試,如此反復兩三次,過程中既有失望,也有幸福,最終才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實現(xiàn)了冷軋不銹鋼的穩(wěn)定供貨?!?Miasolé中國團隊一位人士表示。
現(xiàn)在,“我們已經有一批合作比較好的國內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大部分在長三角、珠三角,因此我們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團隊?!鼻笆鰸h能內部人士表示,供應鏈國產化的好處顯而易見,舉例來說,“深圳有一家做靶材的供應商,這幾年不管漢能如何起起伏伏,一直跟漢能在一起,最近又成功國產化一個靶材,目前已經國產化了6種靶材,正在做第七種。供應鏈國產化不僅帶來成本的下降,付款期限也延長了,以前100%預付,現(xiàn)在改成我們訂單過去,供應商開始墊付資金采購原材料,生產之后發(fā)貨之前支付50%,交貨一個月之后再付50%?!?
截至目前,經過過去四年不懈努力,漢能已經在2018年年初正式宣布實現(xiàn)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的產業(yè)化以及裝備的國產化,并且已經將上游核心的技術研發(fā)、高端裝備,中游的薄膜太陽能芯片制造,下游的薄膜太陽能多樣化應用,成功地打造了較為完整的產業(yè)鏈。
不僅如此,海外并購項目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也證明了漢能并購整合模式的成功。漢能官方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代表性技術指標——薄膜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再創(chuàng)新高。其中,Solibro團隊玻璃基銅銦鎵硒組件的有效面積轉換效率達到18.72%,是目前全球采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Miasolé團隊銅銦鎵硒柔性組件的轉換效率刷新到19.4%。GSE團隊電池研發(fā)轉換效率提高到18.7%。Alta Devices團隊砷化鎵單結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5.1%,已經于2017年11月14日通過Fraunhofer ISE CalLab的光伏組件認證,Alta Devices曾經保持GaAs單結電池(截至2018年4月)及組件(截至2017年12月)的轉換效率世界第一。漢能中國團隊研發(fā)的高效硅異質結(SHJ)電池的研發(fā)效率也已經達到23.7%,并且已經獲得德國 Fraunhofer認證。
另外,在薄膜太陽能技術的下游終端產品研發(fā)上,漢能目前也舉得較大的進展。根據(jù)媒體相關報道,漢能2017年以來完成了147件專利的申請工作,去年推出新型建材——雙玻漢瓦以后,今年又推出新一代單玻漢瓦;今年推出的漢傘也是全球首款基于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多功能傘;今年上半年還推出了新款漢包、漢紙等終端應用產品。這些新一代的薄膜太陽能終端產品,覆蓋智慧穿戴、家居生活電子設備、戶外運動裝備等方方面面,很好地滿足了移動通訊、戶外運動、野外作業(yè)、應急救援等領域的移動能源解決方案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