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投資風險加劇,部分上市公司因投資新能源汽車面臨連續(xù)虧損,開始了“退股自?!薄ⅰ皵啾矍笊敝?。
近期,高工電動車網統(tǒng)計了解到,包括西部資源、京威股份、云南航天集團等多家公司因新能源投資失敗而陷入困頓,開始拋售新能源股權,退出該市場。
前幾年,在新能源汽車爆發(fā)式增長帶來的巨大利潤吸引下,國內眾多上市公司紛紛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希望由此獲得高額收益。
但是,2016年以來的騙補調查、補貼退坡、技術門檻提高、競爭加劇等等市場變動,導致一些企業(yè)產銷受到重挫,許多轉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公司將此前積攢的利潤消耗殆盡,不得已退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
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新能源造車是重資產投入,且投資回報期長。如今,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提高、融資渠道收緊,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第一輪洗牌已經來臨,也將有越來越多企業(yè)和資本開始退場。
?部分投資企業(yè)開始退場
2014年以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fā)式增長,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也水漲船高。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過去幾年,已經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投資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
但是,進入2017年以來,不少涉足新能源汽車的上市公司陷入了業(yè)績下滑、資金等困境,不得不出售手中持有的新能源汽車股權。
日前,西部資源發(fā)布公告稱,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公司將以1.43億元的價格,出售持有的重慶恒通客車、重慶恒通電動客車電動系統(tǒng)的相關股權。交易完成后,西部資源將徹底退出新能源汽車領域。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2014年,西部資源在新能源汽車投資熱潮中以4.9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上述兩項股權。但接手恒通客車、恒通電動后,西部資源接連遭遇不利。
2016年恒通客車因騙補事件而遭受行政處罰,此后恒通客車的銷量持續(xù)下滑。2017年恒通客車虧損1.4億元,負債已是資產的1.72倍。
無獨有偶,2017年底,最早啟動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湖南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51%股權轉讓給中國中車集團,原因是在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株洲電力所已經無法持續(xù)投入。
而早幾年曾重資大舉投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京威股份,相繼收購了五洲龍、長春新能源、江蘇卡威等三家新能源整車廠。但這兩年補貼大幅下滑,其參股的上述三家整車廠持續(xù)虧損,2017年總計虧損達3.58億元。
迫于資金壓力,京威股份頻頻出售旗下子公司股權。今年4月,京威股份轉讓了其持有寧波京威電池、正道京威控股、寧波正威等三份寧波新能源產業(yè)項目相關股權。而近期,京威股份再次出售旗下3家盈利良好的子公司股權。
事實上,除了上市公司因投資新能源而陷入資金困境外,部分轉向新能源的地方國資車企同樣面臨著難題。
例如,包括云南航天集團、貴州云馬飛機制造廠等國資企業(yè)相繼拋售了旗下持有的新能源車企股權。
?第一輪洗牌開啟
多位業(yè)內人士向高工電動車網表示,部分公司及資本退場的背后,是重資產持續(xù)投入的難以為繼,以及尚未規(guī)?;氖袌鲭y以支撐龐大新能源汽車隊伍的尷尬現實。
一方面,隨著補貼退坡,補貼結算方式改為事后清算以及補貼政策提出了“2萬公里”的要求,使得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企業(yè)都面臨著巨大的資金考驗,不少車企面臨了動輒高達數十億的應收賬款。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yè),造車難度大,參與者眾多。業(yè)內人士認為,“企業(yè)必須兼具技術、產量和資本等三大優(yōu)勢,才可以打贏這場戰(zhàn)爭”。
此外,資本市場融資門檻的提高,也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第一輪淘汰賽的重要推動力。包括京威股份、力帆股份在內的諸多企業(yè),都遭遇了擬非公開發(fā)行股份融資支持新能源項目,而最終未能實施的狀況。
總體來看,業(yè)內人士統(tǒng)一認為,新能源汽車第一輪淘汰賽已經開始,而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徹底終止、合資新能源汽車完全涌入之前,本土新能源汽車企的股權更迭將繼續(xù)上演。屆時將有大量企業(yè)被兼并重組,或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此,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電動汽車研究室主任陳全世分析表示,隨著國家政策變嚴格,2018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將可能大量被淘汰,進行兼并重組。
而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更是坦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并轉、兼并重組絕不是新聞。他認為,“未來90%的新能源車企將會被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