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宣布重組而停牌的石墨烯概念股“大牛”,新華錦近年股價已幾度大漲。其大股東新華錦集團在官網上稱,其下屬子公司海正石墨“擁有石墨礦山一座,礦權面積6.19平方公里,經多次勘測,累計求得石墨礦物量80.96萬噸”,并“致力于成為中國石墨行業(yè)領先的企業(yè)”。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新華錦集團旗下海正石墨所擁有的6.19平方公里的礦權面積,為探礦權而非采礦權。這意味著,海正石墨只有勘查的權利,不能采礦。自去年開始,青島市已經發(fā)文將探礦權向采礦權的轉化凍結。
探礦區(qū)域內的大部分土地,為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按相關規(guī)定,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內不得從事采石、采礦等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
新華錦頻頻“涉足”石墨
2011年以來,新華錦股價多次大漲。分析認為,這些“高光時刻”,均與石墨烯有關。
2011年2月下旬,新華錦股價連續(xù)兩個交易日漲停。在這一波為期20多天的行情中,新華錦從8元多起步,一路突破14元,最高漲幅超過70%。今年三四月間,新華錦亦在多個交易日表現(xiàn)活躍。其中,3月12日,新華錦盤中漲幅一度逾9%;而一周后的3月19日,新華錦更是上演漲停大戲。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新型納米材料的石墨烯,系從石墨分析得出,為人類已知強度最高、韌性最好、重量最輕、導電性最佳的材料。“它將帶給光伏、半導體、鋰電池等領域一次材料革命。”有報道稱,因為應用前景廣闊,石墨烯行業(yè)未來產值“至少在萬億以上”。
由此,石墨烯成為近年來資本市場上熱捧的概念。2011年新華錦大牛行情的背后,是石墨烯價格的飆漲,“已數倍于黃金”;而今年三四月份,工信部出臺的相關文件以及浙江大學等在石墨烯技術上的突破,給予了市場炒作石墨烯的由頭。
其實,新華錦旗下并無石墨烯及相關業(yè)務。半年報顯示,這家總部位于青島的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為發(fā)制品、紡織服裝和錫材料。
不少投資者仍愿意將新華錦視為“最正宗的石墨烯概念股”、“絕對的石墨烯龍頭”。這與大股東新華錦集團頻頻爆出在石墨業(yè)動作不無關系。
2010年8月,新華錦集團與國內三大石墨主產區(qū)之一的平度市政府,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新華錦集團稱,將投資10億—15億元整合石墨礦山資源,建設全國性的石墨交易市場。
此前,新華錦集團還入股了青島黑龍石墨。后者在公開報道中被描述為平度最大的石墨生產和深加工企業(yè)。2012年5月,新華錦集團與青島大學合作成立了石墨烯新材料新技術研發(fā)中心。
更讓投資者興奮的是,新華錦集團在其官網上稱,其子公司青島海正石墨有限公司擁有石墨礦山一座,礦權面積6.19平方公里,“經多次勘測,累計求得石墨礦石資源量2540.79萬噸,折合石墨礦物量80.96萬噸”。“海正石墨將打造完整的石墨產業(yè)鏈,致力于成為中國石墨行業(yè)領先的企業(yè)。”新華錦官網稱。
2012年年報顯示,新華錦集團全資控股海川控股,海川控股則持有海正石墨80%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這80%的股權,系海川控股通過受讓的方式所得。工商資料顯示,2009年2月,海川控股以8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平度當地人王波持有的海正石墨80%的股權。2004年1月18日,海正石墨拿到了平度市劉河甲地區(qū)石墨礦的探礦權,礦權面積6.19平方公里。
新華錦集團石墨礦存產權糾紛
黃洼村村民稱,最近4年多時間里,海正石墨一直處于停產狀態(tài)。記者看到,廠區(qū)雜草叢生。
8月24日,新京報記者在山東省平度市黃洼村以西近2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幾排房子。有黃洼村村民指認,此處即為海正石墨的廠區(qū)。
廠區(qū)由三排房子構成。每排房子的長度約在20米左右。自南向北,這三排房子分別為宿舍、辦公室和車間。其中,車間已有部分坍塌,并不時有碎瓦從房頂墜下;而部分宿舍已經沒有房門,僅以雜物及樹枝堵門。長年暴露在車間外面的變壓設備上,銹跡斑斑;荒草布滿了廠區(qū)。
“停產四五年了。”原本在這座工廠打工的張明(化名)介紹說,2006年前后,王波從其他老板手中接過了該廠,經營至2009年。張明說,當時海正石墨共有30名生產工人,一天三班倒,每班10人。這些工人在機器上進行石墨初選,而石墨礦來源則挖自山腳下黃洼村的耕地里。
“有段時間,廠里效益不錯,每月能掙一二十萬。”張明透露,后來由于石墨行情波動及決策失誤等原因,工廠經營逐漸陷入困境——部分工人的工資和村民耕地的補償款被拖欠了。
2009年,陷入困境的海正石墨尋到了新的接手方。新華錦集團全資子公司海川控股,受讓了王波持有的海正石墨80%的股權。另外20%的股權,則轉讓給了李京松。根據當地人描述,李為平度當地的礦商。
根據2009年2月的董事會決議,張建華為海正石墨新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李京松則為總經理。除張李之外,另外兩個董事是范豐軍和李科學。公開資料顯示,張建華為新華錦集團董事長及上市公司新華錦的實際控制人,范豐軍則是新華錦集團的副總裁。
張建華剛成為新的法人代表,海正石墨即卷入一宗訴訟。青島同日機械的董事長姚萬軍,將海正石墨告上法庭。
姚萬軍訴稱,2007年他出資58萬購買海正石墨40%股權和探礦權,并已支付。海正石墨收到購買款后,遲遲未與他辦理探礦權轉讓審批和變更登記手續(xù)。他訴請法院判決王波配合他辦理探礦權轉讓手續(xù)。
目前,網上仍可以檢索到王波早些年發(fā)布的“尋求石墨礦探礦權和探礦結果合作”的信息。信息稱,海正石墨所擁有探礦權的礦區(qū)內,石墨礦物質資源量80.96萬噸,按市場行情估計,礦區(qū)潛在價值可達12.7685億元。
最終,平度市法院裁定,王波轉讓探礦權和股權未經過股東會同意,與姚萬軍達成的轉讓合同無效,并判海正石墨返還姚萬軍58萬元。2010年,不服判決的海正石墨曾向青島中院提起上訴,但后來撤訴。
“我們還沒有收到退款。”一位同日機械的廠方領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