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三種典型樣品的解理面的背散射掃描電鏡圖像
a,b隨爐冷卻樣品解離表面的形貌圖,超導的小島分離很遠
c,d在250oC處理以后淬火冷卻的樣品解離表面的形貌圖,超導的小島進一步分裂
e,f在350oC處理以后淬火冷卻的樣品解離表面的形貌圖,超導小島完全分裂成細絲狀
原子級分辨形貌圖與結構的示意圖
a隨爐冷卻樣品的[001]晶面方向測量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圖像
b當Fe空位在底下一層的情況下的K、Fe和Se原子的排列示意圖
c,d當K原子處于Fe空位上方時的K、Fe和Se原子的提取分部的結構
2010年末, KxFe2-ySe2這一新超導系列被發(fā)現(xiàn)。最初的能帶結構計算都表明此材料在費米能附近沒有空穴型費米面,強烈地挑戰(zhàn)了被廣為接受的鐵基超導配對圖像,這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的興趣。不久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在此材料中存在Fe空位,并且分離為兩個相:具有K2Fe4Se5結構的反鐵磁絕緣相與超導相。南京大學聞?;⒔淌谛〗M在國際上較早注意到相分離的存在,并且發(fā)現(xiàn)不同的淬火處理,樣品的超導性能有很大變化。相分離的存在使得對此材料相關研究的難度非常大,學術界對KxFe2-ySe2的超導相或者其母體相到底是什么這一問題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
最近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在超導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聞?;⒔淌谡n題組制備了經(jīng)過不同熱處理的樣品,通過輸運、磁化、X射線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與馬國斌教授等合作)、掃描隧道顯微鏡等多種測量手段,深入研究了KxFe2-ySe2樣品中微觀結構與超導電性之間的聯(lián)系,認定了材料的超導相以三維網(wǎng)絡狀的細絲形態(tài)存在,并用多種手段證明超導的母體相是由Fe空位形成的 這種有序平行四邊形結構組成,稱為K2Fe7Se8相。這是一個完全的新物相,具有8個鐵原子有一個缺位原子的特點。這個工作一經(jīng)報道,就引起了眾多理論學家的關注,他們通過計算來了解為什么這個新相有可能導致超導。該工作作為文章形式于2013年5月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
以上工作得到了基金委重點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和教育部985計劃的經(jīng)費支持。(來源:南京大學物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