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的鉛極板、20%的硫酸、6%的塑料,一塊廢舊的鉛酸電池如果拆解不當,每一部分都會對環(huán)境生態(tài)造成很大的破壞。隨著家用汽車數量的增加和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廢舊鉛酸電池成為了一個不可被忽視的污染源。翻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在公布的49大類危險廢品中,廢舊鉛酸電池位列其一。對它的貯存、運輸、回收、處置、利用,我國有著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但現(xiàn)實中,廢舊鉛酸電池卻存在回收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很大一部分廢舊鉛酸電池流入了非法回收點,得不到安全無害處理,成了環(huán)境污染的“定時炸彈”。與此同時,具有正規(guī)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yè)卻面臨缺少可拆解原料的尷尬境地。
廢舊鉛酸電池為什么會流入個體回收拆解戶手里,他們如何牟利,正規(guī)企業(yè)究竟遭遇了哪些困境,怎樣讓廢舊鉛酸電池的回收拆解走上一條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之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一節(jié)電池出問題換全套 小題大做都是高額利潤作祟
商家“以舊換新”的貓膩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銷售持續(xù)紅火,不僅大型商場、超市有售,街邊專營店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一些街邊店不僅出售電動自行車,同時也出售電池,還有一些店面打出了低價換購電池的招牌。日前,記者以自己的電動自行車電池即將報廢為由,分別向多家國內知名品牌專賣店進行咨詢。
“我們可以‘以舊換新’,把你的舊電池拿來,再加點錢,我給你一個新電池。”某品牌電動車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48v 的新電池,售價是470元,如果拿舊的電池換購,只需花390元就可以“搞定”。另一品牌專賣店提供的以舊換新價位是320元,其店內新電池的產品標簽標價560元,一個舊電池相當于折價兩百多元,新電池還可以保修15個月。綜合多家專賣店情況,發(fā)現(xiàn)各廠商采取的換購策略大同小異,即拿廢舊電池沖抵部分現(xiàn)金。“廢舊電池對我也沒什么用,現(xiàn)在有人回收,我省了一百多塊錢,還能裝塊新電池,合適!”不少到店里進行換購的消費者對記者這樣表示。“我把舊電池賣給你,不換新的,你看多少錢?”當記者問到能否直接賣給他們,大部分店家表示不可以。這是為何?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有些經銷商是在利用保修期的時間差牟利。比如,廠家對經銷商承諾保修期是一年半,而經銷商對消費者則承諾保修期為14個月,那么,如果電池在第15個月壞了,消費者就需要花錢以舊換新了。而實際上,電池并未過廠家的保修期,經銷商就可以把廢舊電池送到生產廠家免費換個全新的。所以,大部分經銷商都愿意“以舊換新”,而不愿意直接從消費者那花錢買過來。
面對廢舊電池“以舊換新”這塊誘人的蛋糕,街頭一些電動自行車維修點也搶到了一杯羹。在天津市白堤路一家維修店,記者拿出一組電動自行車電池,“這電池以前一直挺好的,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充不進電了,您看看能給修理一下嗎?”一位老板模樣的中年男子仔細打量著記者遞過去的電池。“修不了了,這電池該報廢了,必須得換新的。”老板看到記者有些猶豫,“您放心,我在這兒干10來年了,各種各樣的電池我看得多了,我修不好,您到哪都修不好。”該老板指著貨架上一排嶄新的電池告訴記者:“以舊換新再交220元,就可以得到一個新電池,我這是全市最低價。”隨后記者來到華苑一家電動自行車維修店,將同樣的電池拿給一位姓李的師傅,打開電池進行了一番仔細地檢查后,李師傅告訴記者:“可以修,電池組里有一節(jié)電池出了問題。”借著修理的間隙,記者與李師傅攀談起來,了解到一些維修店將電池以舊換新的內幕。“你看,一個電動自行車電池是由若干個電池組成的,很多時候電池組充不進電去,只是其中一節(jié)或幾節(jié)電池壞了。”原來,一些店為了賺取高額利潤,明明十幾元能解決的問題,他們通常會以各種理由說服顧客以舊換新,非要消費者花幾百元購買新電池。
那么消費者換下來的“廢舊”電池,維修店會做何處理?李師傅透露,很多維修店會把舊電池進行重新配組,新舊搭配當成新電池出售,或者在回收的舊電池里加點酸,把電池商標擦掉噴上新商標,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再充當新的電池賣給顧客。“這樣的電池成本很低,質量很差,最多用不過三個月。”
一塊電動自行車電池轉手能賺100元 小商販成回收主力
游離于正規(guī)之外的產業(yè)鏈
除了以舊當新外,很多不能再利用的廢舊鉛酸電池又流向了哪里?“絕大多數被轉賣到了小商小販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以一塊15公斤的電動自行車鉛酸電池為例,以60%的含鉛量計算,含純鉛9公斤,目前純鉛市場價每噸高達18000元,一個電池組轉手賺100元不成問題。
利用搜索引擎,記者輸入“鉛酸電池回收”字樣,立刻出現(xiàn)了眾多回收公司信息。記者與本市一家回收公司取得了聯(lián)系,以手頭有300塊電池要出手為由,要求該公司出示相關資質證明,該公司一位姓趙的業(yè)務員得知記者是個“大客戶”,便實話實說以求好感:“我們只是個體,還沒有取得相關資質證明,別說我們沒有,干這行真正取得資質的屬于鳳毛麟角,不過我出的價絕對讓您滿意。”記者用同樣方法,撥打了多家回收公司電話,發(fā)現(xiàn)所謂的正規(guī)公司大多是無資質的“李鬼”,以小商販居多。同樣,在互聯(lián)網“線下”從事廢舊電池回收的“游擊隊”更是不計其數。
在白堤路上一家電動車專賣店里,老板無意透露,并不是所有回收電池都返回廠家,現(xiàn)在每個月都會有人定期來收購電池。“我做電動車生意這么多年,除了廠家外,會有很多人主動聯(lián)系我們要電池。我店里70%的電池都沒有返回原廠。”據記者了解,目前大多數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廠家都已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制度。既然廠家已經建立了相關回收渠道,為什么專賣店還要開辟新的“戰(zhàn)場”?“小商販給的價格高唄!他們上門收購,我們不僅賺得多,而且還省心。”某專賣店一位姓劉的老板告訴記者,由于廢舊鉛酸電池屬于危險品,在運輸、貯存等環(huán)節(jié)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別說生產廠家在外地,就是一些本地的電動自行車品牌,專賣店在運回原廠時都很憷頭,在300公里范圍內,運輸成本比小商販高出200元。“運回廠家成本高,而且還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而賣給小販我們只管收錢。”
賣給小商販之后,廢舊電池接下來去往何處?劉老板提供的答案是外地,記者多方采訪獲知,大部分商販確實轉手賣給外地一些電池原料廠、小冶煉廠、電池拆解企業(yè),不過也不排除有人收上來就地冶煉提鉛。一位業(yè)內人士透露,以舊換新——集中回收——轉運外地——小冶煉廠、小作坊處理——提煉鉛原料——再次用于生產鉛酸電池,這樣一個游離于規(guī)范體系之外的產業(yè)鏈條在本市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