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近日外媒一則華為手機抄襲蘋果設計的消息引起了行業(yè)熱議,該文提到華為模仿蘋果采用“五瓣”防撬螺絲。
“我們對此不評論?!比A為方面今日上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根據(jù)華為內部人士透露,此前華為已經和蘋果簽署了手機方面的專利交叉授權協(xié)議,而在此次外觀設計上,華為并不存在抄襲行為。
上述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外觀看上去較為雷同,但在功能和體驗上每家廠商都在進行著各自的創(chuàng)新,在關鍵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也會申請相關的專利進行保護。此前,蘋果和愛立信曾在標準關鍵技術的全球交叉授權許可上達成合作,預計愛立信將從iPad和手機的營收中收取可觀的專利費,金額達過億美元。
據(jù)悉,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專利9000件。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同時已經獲得中國專利授權2000多件,歐美等境外專利授權1100多件。
抄襲蘋果外觀?
“在技術上我們的P9已經超過蘋果新產品半年的時間,但價格卻更低?!痹诖饲暗腜9發(fā)布會上,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對記者如是說。
但在近日外媒爆出的“抄襲門”中,華為P9被指“借鑒”蘋果的設計?!坝捎谔O果把指紋傳感器放在了背面,也沒有實體Home鍵,但是這兩部手機有著十分相似的天線帶、風格和拋光效果。它們甚至都采用了同樣的專用星形安全螺絲,安裝的位置也一樣。畢竟,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手機看起來更像iPhone,你不能忽略細節(jié)?!辈鸾饩W站iFixit CEO凱爾·韋恩斯說。
蘋果對此事暫無評論。
事實上,近年來關于智能手機的專利訴訟案件并不少見。
比如2014年5月3日,蘋果和三星在美國加州圣何塞地區(qū)法院針對專利開戰(zhàn),判決認為三星侵犯了蘋果的多項專利,應向蘋果賠償1.196億美元。盡管蘋果勝訴,但這一賠償數(shù)額遠低于蘋果尋求的22億美元。而HTC在德被禁售,也全是諾基亞的“禍”:2014年年底,諾基亞在德國起訴HTC侵犯其USB相關的專利,并獲得了勝訴,這也意味著所有使用“USB接口”的HTC都將被禁售,基本上HTC的安卓手機都受到牽連。
“但在外觀設計這件事上,華為并沒有抄襲。”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華為在專利上和蘋果有一定的交叉授權,在關鍵技術領域會以商業(yè)法規(guī)合理合法的進行合作。
而據(jù)記者了解,在目前智能手機外觀創(chuàng)新乏力的大環(huán)境下,比起外觀設計,更多的手機廠商把創(chuàng)新突破放在了核心專利上,比如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的專利授權,亦或是核心技術的創(chuàng)新上。
蘋果也要交專利費
蘋果擁有世界最優(yōu)秀的設計師,它樹立的工業(yè)和機械設計原則也成為了行業(yè)的風向標。盡管如此,蘋果也需要向行業(yè)中的其他競爭對手交“專利費”。
據(jù)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去年12月,愛立信與蘋果簽署全球專利授權許可協(xié)議,該協(xié)議包括標準關鍵專利技術的全球交叉授權許可(包括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及某些其他專利的使用權。根據(jù)這份7年期協(xié)議,蘋果將首先向愛立信支付一筆專利使用費,此后定期向愛立信支付專利費。
據(jù)投資銀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報告,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5%的專利費。此前,愛立信在對蘋果的專利訴訟中曾要求蘋果每年支付2.5億至7.5億美元的專利費。而據(jù)愛立信透露,公司2015全年的知識產權收入達到130億-140億瑞典克朗。
此外,根據(jù)國家知識產權局給出的消息稱,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著華為也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專利費。
目前,華為與愛立信在專利儲備上的量級與等級不相上下,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專利許可費用來估算話,蘋果每年至少向華為支付數(shù)億美元的專利費。至于具體金額,華為官方表示,雙方簽有保密協(xié)議,不便透露。
從之前公布的情況看,華為2015年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fā),占銷售額的15%,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研發(fā)投入,占銷售額3.5%。目前,華為累計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而去年華為消費者BG共申請專利9000件,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
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競爭日益加劇,專利糾紛及專利訴訟數(shù)量將顯著攀升,除了國際品牌之間的專利競爭外,國產智能手機產業(yè)發(fā)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專利風險。
此前,愛立信在印度狀告小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的專利,并下發(fā)了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而德里高級法院也頒發(fā)過禁令禁止在印度進口和銷售一加手機。
去年4月21號,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發(fā)布《世界信息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4-2015)》,報告中指出,專利是產業(yè)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專利布局更是著眼未來的一場“圈地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