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截至2015年年底,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發(fā)布后,從充電設施到補貼政策,動力電池準入到車企推廣成績的激勵和處罰,都形成明確的政策條例。中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已成較完整體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道
為了備戰(zhàn)今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多項新能源政策趕在去年年底前推出,新年伊始就開始實施。
其中兩個政策對汽車行業(yè)和車企的影響深遠:一是第四階段燃油消耗標準在今年1月1日起實施,規(guī)定到2020年,車企燃油限值要從去年的6.9L/百公里降至5.0L/百公里;二是電動車充電標準在等待一年多后,終于在去年12月28日發(fā)布,今年1月1日實施。
“油耗限值對大部分車企都是挑戰(zhàn),一是逼迫車企在傳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上技術升級,或者推出小型化產品;二是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應用?!睆V汽集團(601238,股吧)下屬一家車企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而電動車充電標準的發(fā)布,將給充電設施建設企業(yè)和車企,提供方向?!耙郧氨M管有標準,但新版標準沒有發(fā)布,有些車企或充電設施建設企業(yè)有理由不按國標來,導致充電站不能通用?!鄙鲜鋈耸糠Q。
截至2015年年底,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發(fā)布后,從充電設施到補貼政策,動力電池準入到車企推廣成績的激勵和處罰,都形成明確的政策條例。中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已成較完整體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自主車企挑戰(zhàn)更大
在第三階段燃油消耗標準中,規(guī)定車企要在2015年平均油耗降至6.9L/百公里。這個限值已經令很多車企壓力很大,隨著截止時間越來越近,國家相關部門也加緊了核查。
去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一批不達標企業(yè)名單。91家國產乘用車企業(yè)中,有25家未達標,較2013年多了3家;29家進口車企中則有10家未能達標,較2013年度減少1家。
過去幾年,包括豐田、大眾、福特等車企,都引入了一批小型車產品和小型渦輪增加技術,以降低平均油耗。“其實我們壓力也很大,包括一些A0級和A級車提前放到市場,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就是為了達標?!睆V州一家日系車企內部人士稱。
但自主品牌在節(jié)油技術以及產品儲備上,都比不上合資車企,所以在第三階段的平均油耗達標核查中,不達標的很大部分是自主品牌車企。多家自主品牌車企私下表示,要從傳統(tǒng)車技術升級來實現(xiàn)第四階段平均油耗達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任務。
第四階段的燃油限值標準繼續(xù)采用“車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評價體系,但對整車整備質量較大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目標值更加嚴格,尤其是1.88噸以上的乘用車。
限制標準采用分階段執(zhí)行,從2015年到2020年,當年車企的平均油耗目標分別為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
在傳統(tǒng)車領域,要大幅度降低油耗,只有從車身輕量化、動力系統(tǒng)升級等方面入手,但提升的空間已經不大。事實上,對所有車企都一樣,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已經不是將研發(fā)方向集中到傳統(tǒng)技術升級上,而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推廣。
很多合資車企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引入,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滿足國家對油耗限值的要求”,這些企業(yè)包括豐田、本田、大眾、PSA、雷諾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版的《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管理辦法》將提高不達標企業(yè)的處罰標準,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的,以積分管理為基礎的,有獎有懲的燃料消耗管理制度。積分制借鑒了目前美國推行的政策,特斯拉在美國通過出售指標,每年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理論上,這是相對公平的,而且扶持了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發(fā)展。油耗較大的傳統(tǒng)車型,意味著更高的售價和利潤,如果是一家傳統(tǒng)車和新能源汽車結合較好的車企,意味著有更多空間來銷售更大型產品。
車企的積分將分為正積分和負積分。正積分為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減去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剩額,再乘以本年度該企業(yè)的車型核算基數(shù)的乘積。新政將允許正積分結轉下年度使用,富余部分還可出售。
充電新國標消滅“孤島”
充電設施不完善,是整個電動車商業(yè)邏輯在現(xiàn)實推廣中存在障礙的最重要因素,再往前追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新版的電動車充電國標遲遲未能出臺。
在2014年之前,盡管有老版的電動車充電國標,但普遍認為其中有些標準太陳舊而難以實際應用。導致的結果是,很多車企各自建各自的充電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等電力公司建設的充電設施,不少品牌電動車也充不了。
特斯拉有自己的一套充電標準,在2014年進入中國后,其開始建設獨立的充電體系,被稱為充電“孤島”。其內部人士解釋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國標中的一些參數(shù)還不完善。
這種狀況相關部門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據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標準化中心副主任、能源行業(y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永東透露,相關部門召集了包括比亞迪、特斯拉等車企在內的市場主體,一同探討新版標準的制訂。
但原定于2014年年底出臺的新版國標,直到2015年年底才推出。原因是標準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反復討論;另外,企業(yè)更愿意看到自身的技術和標準成為國標,也有爭議。
不過,去年12月28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lián)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在京發(fā)布了新修訂的5項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xié)議國家標準。這5項國家標準分別是:《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 第1部分:一般要求》、《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2部分:交流充電接口》、《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tǒng)之間的通信協(xié)議》,5項標準修訂全面提升了充電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標準發(fā)布后,至少可以產生兩重效應:一是未來充電設施統(tǒng)一標準,充電設施建設和改建,都有標可循,減少充電“孤島”的存在;二是目前出現(xiàn)的充電設施建設投資過熱狀況,可能得到一定的遏制,國標為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提供了“門檻”。
據統(tǒng)計,目前全國已建成充換電站3600座,公共充電樁4.9萬個,年增加1.8萬個,同比增速58%。接下來將有一部分已建的充電設施進行改造后成為國標,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領域也會更加規(guī)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