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年度最后一場汽車盛宴—廣州車展終于要拉開帷幕啦,作為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國際A級車展,各大廠商將帶來涵蓋轎車、SUV、MPV、新能源等車型的多款重磅新車。
伴隨著利好新政的推出,新能源車型儼然成為了本屆廣州車展的主要看點。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通用、大眾、豐田、雷諾、東風、長安、廣汽、上汽、北汽、比亞迪、奇瑞、吉利、華晨、長城、江淮、啟辰、知豆等國內外汽車品牌共計60臺車新能源車將集中參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動力等車型將同臺競技。
同往年相比,新能源車少了華而不實的噱頭,變得更加接地氣,高額補貼推動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大步向前。甚至有種大有蓋過傳統(tǒng)汽油車的趨勢。這也讓人不禁有感而發(fā),新能源車取代傳統(tǒng)汽油車只是時間的問題嗎?
新能源進入爆發(fā)增長期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44284輛和136733輛,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2.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3032輛和 87531輛,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2.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252輛和49202輛,同比增長1.9倍和1.8倍。盡管但從數(shù)據(jù)來看,新能源車銷量連傳統(tǒng)汽車的零頭都不夠,但高速的增長仍使其成為了年度汽車市場新亮點。
另一方面,國家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給布局新能源的車企們打下了一針強心劑。各家車企紛紛加快了新能源汽車布局的速度:吉利汽車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江淮汽車計劃投資47億元用于新能源項目;上海通用將在未來五年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產品;寶馬、奔馳、奧迪、沃爾沃等跨國巨頭更是紛紛把新能源產品引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已經(jīng)進入爆發(fā)期。
混合動力終究只是過渡?
混合動力又分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油電混合動力,但不管是插電式混動還是油電混合動力,它們的妙處都是油電兩用。但這恰恰與大多數(shù)都市用車族的用車習慣非常的默契。比如在行程并不長的上下班道路上,車主完全可以關閉發(fā)動機,只靠純電動續(xù)航里程就能夠完美的實現(xiàn)零排放。而真正到了長途旅游或者商務出差的時候,又可以開啟油電驅動模式。而最關鍵的是這類車的車主不會患上“里程焦慮癥”,時刻擔心自己車子突然就沒電了。
當然啦,有利有弊,目前來說混合動力車型依然有著不足的地方。比如插電式混合動力,雖然能充電,但更多人卻因為充電不方便而只能把它當成普通的汽油車來開,到最后與傳統(tǒng)汽油車無異;比如油電混合動力,雖然解決了不用插電的問題,但是不管是在性能上還是在油耗環(huán)保方面都要明顯弱于插電式混動,而且國家也都沒有就油電混動給出任何的補貼優(yōu)惠和扶持政策。
純電才是傳統(tǒng)的汽油車終結者?
如果真正的實現(xiàn)零排放,的的確確純電動才是最直接,最徹底的。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雖然實純電動車本身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電機技術也已然非常成熟,但是擺在純電動車面前唯一的堡壘或者說是瓶頸就是電池的問題。
首先是電池容量的問題,提升電池容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增加電池容量,可是增大電池容量,就等于增加整車重量,不僅會影響整車的操控性,同樣也會帶來續(xù)航里程的負擔,更關鍵的是增加了造車成本,這或許也是特斯拉賣的這么貴的原因吧。另外一個就是面對與插電式混動車型同樣的問題:充電非常的麻煩。雖然國家和各個資本都相繼進入公共充電樁產業(yè),但是至少目前來說明顯不夠用,也不夠完善。而且就算像特斯拉這種最為先進的超級充電樁充滿一次電也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在效率上與傳統(tǒng)汽油車根本無法相比。
那么純電車又會有未來嗎?
我認為上面的問題根本關鍵還是電池的“閃充”技術。如果純電動車“加電”和傳統(tǒng)汽油車加油的效率一樣的話,電池容量不夠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得到解決。另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會緩解充電樁不夠用的壓力。但是如何提高電池的充電效率呢?我想這個問題在未來的不久就能得到解決。
據(jù)《世界報》此前消息,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一家以工業(yè)規(guī)模生產石墨烯的公司)同西班牙科爾瓦多大學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其儲電量是目前市場最好產品的三倍,用此電池提供電力的電動車最多能行駛1000公里,而其充電時間不到8分鐘。
石墨烯或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硬的材料,于2004年問世,其發(fā)現(xiàn)者海姆教為此授于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種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的使用壽命較長,是傳統(tǒng)氫化電池的四倍,鋰電池的兩倍。且因石墨烯的特性,此電池的重量僅為傳統(tǒng)電池的一半,使得裝載該電池的汽車更加輕量化,進而提高汽車燃油效率。
不過這種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估計暫時還無發(fā)能夠量產,不是因為其技術有多難,工藝有多復雜,而是因為石墨烯的提取非常困難,目前還無法做到大量提取,所以石墨烯又有“黑金”之稱,每克的價格是黃金的數(shù)倍之多。不過從目前世界各國大量的投入人力和資源開發(fā)該新型材料,可見其重要性,所以相信未來不久實現(xiàn)純電動車“閃充”技術并不是難事。
最后還是回到我們最原始的問題
新能源車取代傳統(tǒng)的汽油車真的只是時間的問題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隨著日益嚴苛的環(huán)保標準,特別是這幾年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被小排量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取代,傳統(tǒng)燃油發(fā)動機被新能源取代只是時間問題。而隨著企業(yè)布局新能源的加速,以及政府發(fā)展新能源的決心,這一進程或許會比大家預計的要短。
不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混合動力車型依然會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而純電只是補充。不過終究混合動力也只是時代下的過度,一旦突破技術瓶頸,混合動力汽車也將隨之被取代,而純電動時代的大門即將向我們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