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限購之中玩刺激
廣州市日前的限購政策,顯然將限制與鼓勵很好結合了起來。這項從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于廣州市汽車市場嚴格實施總量控制的調控辦法,卻對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打開方便之門。
廣州市在《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試行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全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中,有1.2萬個指標為新能源車增量指標。
什么是新能源汽車指標?廣州市在這里將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有意進行了模糊,因為按照國家政策的相關規(guī)定,新能源汽車只是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車,而普通式混合動力汽車并不在新能源汽車的范圍之內。
不過,廣州市在自己的限購辦法中卻將普通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購買納入到了1.2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之內。因為,廣州市的限購辦法規(guī)定:取得的新能源車增量指標用于符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所列的新能源中小客車和節(jié)油率超過20%的混合動力中小客車辦理登記。
按照2011年的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整個全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一年的銷量還不到1萬多。那么廣州市的1.2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無疑是巨大的一個市場容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州市對于包括普通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自然是反限購目的而行之,大大刺激了一把。
廣州市的刺激還不僅僅在于留出大量的購車指標,更在于不惜血本進行大規(guī)模的補貼。
廣州市限購辦法的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單位和個人2012年7月1日后購置符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所列的新能源中小客車和節(jié)油率超過20%的混合動力中小客車,辦理車輛注冊登記后,市本級財政按照每輛1萬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有國家的3000元節(jié)能補貼,再加上這1萬元的支持,這就等于說給了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一個五六個百分點的價格折扣。
在廣州市來說,由于1.2萬個指標的數量大大超出目前的市場容量,所以牌照根本就沒有限制,而購買混合動力汽車不但能夠馬上享受到不用搖號的辛苦,而且還能拿到1.3萬元的補貼。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在廣州市場不火都不行了吧。
廣州能否救中國
但是,廣州市充其量最多能夠有1.2萬個混合動力汽車銷售的市場,對于將近2000萬輛的中國市場而言,豈止是滄海一粟。
何況,全國一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都不到1萬輛,一個只有30萬年汽車產銷量的廣州市真的能夠把1.2萬個指標使用了嗎?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處于國家大力支持政策下的公交系統推廣階段,私人市場基本很難打開。
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價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技術仍然不是特別成熟,阻礙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拓展速度。而且,新能源汽車市場由于沒有一定的銷量做鋪墊,售后服務市場基本等于零,這不能不讓市場消費者有很大的擔心:如果買到新能源汽車以后,去哪里充電?去哪里維修?
也因此,混合動力汽車恰恰能夠填補政策要求與市場技術不成熟之間的空白。
廣州市之所以大力支持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是因為廣州市擁有的兩家合資公司,都有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其實,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件事是,廣州市的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支持鼓勵完全是看在了自己的的兩家合資公司廣州豐田與廣州本田身上。
而那些沒有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與產品優(yōu)勢的地方政府,會像廣州一樣去變相地支持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嗎?
如果沒有多余的1萬元的補貼支持,消費者還會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嗎?
至少,我們在北京、上海這些已經實施限購令的城市中沒有看到,更沒有從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中揣摩出任何端倪。
混合動力企業(yè)的本錢
應該說,目前制約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不能迅速擴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價格。當初豐田公司剛剛引入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的時候,之所以沒有引發(fā)市場的共鳴,一個是中國市場對于混合動力汽車產品還缺乏足夠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普銳斯的價格過高,造成了消費者敬而遠之。
其實,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已經完全成熟,這是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最大的不同。從1997年豐田公司開始生產混合動力汽車以后,15年之內混合動力汽車已經得到世界市場的基本接受,而且銷量不斷在增長。
在美國、日本汽車市場,混合動力車型一度成為月度銷量冠軍。以普銳斯為例,2012年3月,美國市場消費者一共購買了27800輛普銳斯,同期增長49%。
不僅僅是豐田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已經大有斬獲,其它汽車企業(yè)紛紛跟進。比如,在2012年第一季度,現代公司共銷售了4968輛索納塔混合動力版。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有41款,2008年時還只有19款。
都說美國汽車市場的今天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明天,可以這樣說,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爆發(fā)按照一般的市場規(guī)律,應該就在不遠。
當然,關鍵還是在價格。普銳斯在美國市場銷售形勢看漲,也是因為普銳斯在美國市場的價格較低的緣故。一輛基礎普銳斯C版本的價格為19710美元,折合人民幣只有不到13萬元,常規(guī)的普銳斯也就15萬元人民幣左右。
這樣舉例的目的是,混合動力汽車產品有著很好的價格下降的空間和基礎。
2012年以來,豐田公司已經在開始發(fā)力在價格上做出努力。
比如,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已經推出一款CT200h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其官方指導價格最低只有27.9萬元。
隨著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更多汽車企業(yè)進入混合動力汽車行業(yè),混合動力汽車的產品價格必然進一步下跌,甚至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價格先于傳統燃油汽車接近國際市場的價格。
價格到位的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又有什么還不能打動汽車市場的呢?
也正因此,寶馬公司才加緊與豐田公司的合作,目的就在于獲得豐田公司的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支持。而大眾公司、通用公司等諸多世界汽車巨頭,都在紛紛醞釀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上展開爭奪。
當然,這里面其實還有一個需要澄清的問題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混合動力汽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中國政府的政策上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更受到政府的關注與支持。
最后的推動:國家政策轉型
應該說,混合動力汽車市場能否大規(guī)模啟動,國家的政策因素非常關鍵。
美國市場的混合動力汽車為什么會如此熱銷?關鍵的在于美國政府一度給予混合動力汽車大量的補貼支持。據悉,在美國購買混合動力車曾經可享受900美元至3400美元的補貼。
顯然,中國政府現階段對于混合動力汽車給予的3000元補貼與美國相比是有點小巫見大巫。
中國的政策優(yōu)惠只給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廣州市給予的混合動力的補貼將只能是少數。
但是,目前世界混合動力的發(fā)展趨勢,無疑正在朝著由普通式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向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方向前進。而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品已經在美國市場開始銷售,而且效果還不錯。
如果中國有成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那么一些地方的中央與地方兩級政府的補貼支持高達10萬元以上,就將對推動混合動力汽車市場起到巨大的作用。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不僅僅是電動車,其實更像是混合動力汽車。這也是國內的一些廠商之所以力推純電動汽車的原因之一。因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有相當部分技術依賴于混合動力汽車技術。
對于國家的政策有關爭論,有政府官員曾經透露說政府要給予普通式混合動力汽車相當力度的補貼支持,不過此種說法隨后銷聲匿跡。
然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發(fā)展則因為國家政策的明確支持,將有可能出現重大突破。
有人認為國家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到的目標有太大的難度。國家政策的目標是: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yè)與國際同步發(fā)展。
但是,如果站到混合動力的角度去看這個目標的話,實現這樣的目標并不是一件難事。因為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目標中,插電式混合動力將占到很大的部分。
其實,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有一種擔憂是,鑒于豐田等日系汽車企業(yè)在混合動力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中國未來的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在內,將會形成日系獨大的局面。
這只不過是一種靜態(tài)的看法。日系獨大的局面確實在日本市場和美國市場已經發(fā)生,但是在中國市場,這種局面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而最早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汽車企業(yè),在中國并不是豐田,而是比亞迪。而長安也宣稱自己在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方面擁有非常獨特的技術,相信他們不會讓市場失望。而在日系汽車企業(yè)還沒有徹底占領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時候,其它許多的跨國公司就已經在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推出上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與努力。
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將很快進入一個群雄混戰(zhàn)混合動力汽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