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邁過價格這道坎
據第5屆銀川國際汽車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于小龍介紹,有西北第一車展之稱的銀川車展,今年以“創(chuàng)新改變生活”為主題的本屆車展,突出展示了近年來新能源及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fā)及推廣、節(jié)能減排技術的運用等最新成果。
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新能源及混合動力車與西北車迷見面。一些品牌汽車打出“高科技+節(jié)能”的捆綁式營銷牌路,吸引消費者。在廣汽豐田展區(qū),其凱美瑞系列的尊瑞款式轎車,鮮明標示著“新能源混合動力車”和“7月最新上市”等字樣,被重點推介。
然而,盡管不少參展商采取捆綁策略加強營銷、推介,新能源及混合動力汽車仍然遇冷。納智捷汽車生活館展出一款全新的純電力驅動汽車,據介紹其充電后最高行駛里程可達300公里,卻只是展示沒有標價。其展廳經理張宇輝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價位相對較高,他們參展的主打款型依然是傳統汽車。
廣汽豐田上陵麗景店銷售顧問趙啟瑞說,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價位依然有些偏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觀望者多,問津者少,仍然缺乏公眾認可度。
新能源進入出租車業(yè)前景好
今年以來,多地天然氣價格按照0.75:1或0.6:1的比例,與90號汽油實行油氣聯動。車用天然氣價格的大幅提高,抬高了出租車運營成本。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出租車業(yè)選用新能源汽車作為替代品,有利于其降低運營成本。
今年4月以來,銀川市就成立試點首家電動出租車公司,首批20輛電動出租車先“吃了螃蟹”。“車廂里完全沒汽油味,感覺行駛得很平穩(wěn),聽不到發(fā)動機的‘嗡嗡聲’。”家住銀川的劉國麗女士在乘坐電動出租車后對記者說。
常樹武是電動出租車隊的司機之一。他說,電動出租車的承運能力完全可以滿足需要。電動出租車時速可達75公里,在充滿電之后行駛里程可達100公里以上,這樣的時速保證了行車安全。
寧夏電力公司電動汽車服務分公司經理王玉川介紹說,電動出租車的節(jié)能減排意義不可忽視。普通出租車每天行駛約100公里,油耗約30至40升,私家車每天行駛40至50公里,油耗約3至4升,補貼一輛電動出租車,相當于減少10輛私家車的油耗和排污。充電價格方面,按一般工商業(yè)電價計算,電動出租車每公里燃料費用約為0.11元,成本約為燃氣車的一半,燃油車的五分之一。
盡管電動出租車在試運營階段反響良好,但仍存在成本高、電池續(xù)航里程短、充換電服務網絡不健全等問題。
“一臺電動出租車成本在20萬元左右,價值8萬元的電池充放電1000多次就得報廢,不得不讓我們望而卻步啊。”跑了多年普通出租的張新寧說,“另外我很關心充換電站的覆蓋率,如果車跑不了多遠就得返回去充電,那可不行。”
如何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今年出臺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要加快培育和發(fā)展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yè)轉型的主要戰(zhàn)略取向,到202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發(fā)展新能源及混合動力汽車已成大勢所趨。而新能源汽車如何走出政策扶持層面,仍是一個課題。
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是必然趨勢,它既取決于技術攻關,也取決于石油價格等外部因素,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他說,影響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技術,實際上并不是汽車工業(yè)的核心技術所在,而取決于其他關聯行業(yè)。目前我國在動力電池等技術創(chuàng)新層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具備了產業(yè)化的基礎。但產業(yè)化基礎具備不等同于可以直接產業(yè)化。必須以嚴謹態(tài)度對待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產業(yè)化,進行大量的技術改進和實驗。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政策杠桿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汽車生產商應當看到新能源汽車的巨大市場潛力,緊盯消費者需求不斷轉型升級改造。王俠認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信一條理念:消費者是最聰明,最會算賬的”。當汽柴油價格上漲到一個臨界點,而新能源汽車可以做到物美價廉、使用成本很低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會自然來臨。
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車輛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化的先導行業(yè)。這些公共交通行業(yè)車輛多、營運時間長,日常油氣成本就比較高。隨著油氣價格不斷攀升,其成本壓力還會增大。撬動這些行業(yè)的潛在使用需求,不僅需要政策扶持撬動,還需要有關部門和汽車廠商緊盯消費需求,降低成本,加快升級改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