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隨著氣溫的攀升,電力系統(tǒng)用電負荷不斷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7月16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最大達15.06億千瓦。此前,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天津、冀北等十余個地區(qū)用電負荷均創(chuàng)新歷史新高,電力系統(tǒng)面臨著頂峰保供的壓力。
新型儲能正成為頂峰保供的“利器”,多地將區(qū)域內的新型儲能“擰成一股繩”,通過規(guī)?;瘍δ芗蟹烹妼崿F對電網的“降峰”。
7月6日,江蘇電力省調調用全省93座新型儲能電站在晚高峰時段集中放電,包括64個電網側儲能和29個電源側儲能電站,最大放電功率714萬千瓦;7月11日,山東電力省調調用全省144座新型儲能電站在晚高峰時段集中放電,最大放電功率804萬千瓦。
去年7月,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開展了新型儲能集中調用試驗。國家能源局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新型儲能的調用實際案例時,介紹江蘇當年開展新型儲能集中調用測試,新型儲能在實際應用中提供了約400萬千瓦頂峰能力。
可以看出,規(guī)?;瘍δ艿恼{用模式正成為重要的調節(jié)方式,特別是實現上百座儲能電站的集中調度,新型儲能的并網技術和調度運用技術正日趨成熟。
回顧以往,由于調用技術不成熟,以及新型儲能項目涉網性能層次不齊、項目規(guī)模小、存在安全風險等因素,新型儲能并未被視為“高效可靠”的調節(jié)資源,調用技術不成熟,調度次數低,如何實現新型儲能的高效調度運用始終是制約行業(yè)發(fā)展的難題。
2024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fā)的《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規(guī)范新型儲能并網接入管理,優(yōu)化新型儲能調度方式,加強新型儲能運行管理,明確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技術要求。《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行動方案(2024-2027)》也提出,加強智慧化調度體系總體設計,全面推進調度方式、機制和管理的優(yōu)化調整,加快新型調度控制技術應用,做好調度與電力市場的銜接。
儲能電站性能滿足并網要求是其高效調度運用的基本條件,接受調度的電源側和電網側儲能電站并網后均需開展并網檢測。國標《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guī)定》(GB/T 36547-2024)等規(guī)定了電化學儲能電站功率控制、一次調頻、慣量響應、故障穿越、運行適應性、電能質量等涉網要求,儲能項目一般需在并網后3個月內完成并網檢測。
加強電力調度支持系統(tǒng)的適應性建設也是關鍵,通過搭建新型儲能的集中監(jiān)視、控制功能模塊,適應新型儲能的技術特點建立新型儲能AGC/AVC功能模塊,探索新能源+儲能的聯合調度模式,實現多目標、省地調協同的規(guī)?;瘍δ芗姓{用。
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可提高新型儲能電站“主動參與”調峰的積極性,隨著電力市場的加快建設,電能量市場是新型儲能參與的主要市場,各地電力現貨市場陸續(xù)轉正式運行,新型儲能可自主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實現對電網的調峰,通過“報量報價”、“報量不報價”等模式參與市場,在電力系統(tǒng)需要時,電力調度機構可直接調用儲能,直接調用期間按照獨立儲能充放電價格機制執(zhí)行。以江蘇為例,在迎峰度夏期間電網調度時,儲能電站不結算充電電量費用,放電電量費用按照燃煤發(fā)電基準價,電站具有較好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