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曾在全球儲能出貨量中排名前三、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中國巨頭頻繁合作的美國儲能企業(yè)Powin,如今卻陷入關門倒閉危機。5月29日,公司向注冊地俄勒岡州遞交裁員通知函,坦言若經營未改善,將在7月底前裁撤全部250人。這一突變不僅是Powin自身管理危機的體現,更折射出美國本土儲能產業(yè)當前面臨的供應鏈失衡、政策失穩(wěn)與信任滑坡。曾被視為“赴美樣板”的企業(yè),怎么一步步走向崩盤?
一、三重打擊下的“爆雷”:欠款、事故、政策反噬
Powin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三個結構性風險交織的結果。首先是“資金鏈斷裂”:寧德時代指控其拖欠2022-2023年訂單款項約3.1億元人民幣,貨到未付款成了定時炸彈。其次是“技術失信”:僅2023年內,Powin Centipede型號電池在紐約與愛達荷兩地先后發(fā)生多起嚴重火災,事故調查直指其產品防水設計缺陷。最后是“政策不確定性”:美國聯邦政府反復調整清潔能源補貼和關稅政策,ITC法案實際執(zhí)行路徑混亂,Powin在聲明中明確指責外部環(huán)境惡化使其商業(yè)模型難以為繼。在這三重打擊下,裁員與倒閉已非意外,而是早有跡象。
二、產業(yè)啟示:美國儲能神話破滅,中國出海應更謹慎
Powin是許多中國儲能出海企業(yè)曾合作與學習的對象。其與中集集團、協鑫集成等企業(yè)有深度綁定,電芯供應鏈更涵蓋8家中國OEM制造商。如今Powin困于支付違約、客戶信用崩塌之中,給國內企業(yè)上了寶貴一課:海外品牌光環(huán)不能替代真實財務能力,客戶信用風控必須前置。而更深層的啟示在于:美國儲能市場并非“高利潤+高確定性”的理想樂土,而是在地緣政治、法律合規(guī)、保險責任、社區(qū)審批與稅收政策多維纏斗的復雜生態(tài)中運作。只看出貨量,不看回款能力,只追訂單規(guī)模,不設底線條款,中國企業(yè)可能淪為“墊資型出口商”。
結尾:Powin倒下,不是個案,而是美國儲能產業(yè)深水區(qū)的警示
從全球TOP3到瀕臨關門,僅三年時間,Powin暴露了美國儲能市場隱藏已久的系統性風險。在能源轉型賽道上,速度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可持續(xù)性。對于中國出海企業(yè)而言,這不僅是一個關于客戶篩選、項目安全、政策研判的實操警鐘,也可能是下一個“出海周期”的分水嶺:走出去容易,站得住腳更難。Powin的今天,是行業(yè)的明天,誰能真正站在“全球化儲能”的高地上,還得回到財務模型、供應鏈能力和風險預判這三張答卷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