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由于投入大、回報慢,汽車充電業(yè)務被認為不是門賺錢的“好生意”。如今,就連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博世也撐不住了。
近日,博世方面宣布,將于2025年6月30日終止其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業(yè)務,旗下“Charge My EV”充電應用程序也將于3月底正式下線。
博世相關人士在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表示,由于電動出行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增長低于預期,同時面臨高成本壓力和投資需求。經深入評估,博世決定結束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相關業(yè)務,這塊業(yè)務主要在歐美和澳大利亞市場。
博世的此舉其實早有端倪。初步數據顯示,博世2024財年銷售額905億歐元,同比下降1%。降幅最大的是歐洲市場,銷售額為445億歐元,較上一財年下降了5%。
對于業(yè)績下滑,博世方面強調,除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博世的業(yè)務發(fā)展還受到一些市場環(huán)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其中包括電動出行為代表的市場增長速度遠低于預期。這也正是博世僅僅4年多,便放棄汽車充電業(yè)務的背后原因。
終止“打造全球最大充電平臺”
近日,博世在發(fā)給客戶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發(fā)現自己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而該市場的增長遠未達到預期。因此,我們將根據‘持續(xù)時間,終止’條款,終止與您簽訂的‘Charge My EV’服務合同,這一決定將于2025年3月31日起生效。此后,您將無法再使用該充電服務?!?/span>
時間撥回至2020年,博世推出“Charge My EV”充電服務平臺,旨在整合碎片化的充電市場。時任博世電驅動系統(tǒng)事業(yè)部總裁Marco Zehe表示,通過將超過100萬個充電樁集成到一個平臺中,博世在全球范圍內大大簡化了電動汽車駕駛者尋找和使用充電樁的過程,從而讓電動出行更加符合日常使用的需求。
2023年,博世與瑪莎拉蒂達成了充電合作伙伴關系;2024年1月,博世又與吉利旗下的蓮花跑車達成了充電合作伙伴關系,購買該品牌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可以使用博世的充電服務。
對于終止充電業(yè)務的原因,博世相關人士表示,由于電動出行服務市場競爭激烈、增長低于預期,同時面臨高成本壓力和投資需求。經深入評估,博世決定于2025年6月30日結束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相關業(yè)務。
上述博世人士表示,此調整涉及全球充電網絡接入及充電站管理系統(tǒng)等相關服務。博世已與相關合作伙伴、客戶及供應商展開溝通,將確保業(yè)務調整的平穩(wěn)過渡,同時持續(xù)推動電驅動技術的發(fā)展。
瑪莎拉蒂中國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瑪莎拉蒂在中國的充電服務不是和博世合作的,所以中國的客戶不受影響,品牌的公共充電服務將于后續(xù)上線;蓮花跑車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目前還沒有可以對外披露的動態(tài)”。
對于此次影響的范圍,博世相關人士則強調,終止的充電業(yè)務主要在歐美和澳大利亞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博世在全球提供超過100萬個充電樁的接入服務,這使得博世的網絡成為全球最大的充電網絡之一;博世接入的充電樁已遍布歐洲、北美、亞洲和澳大利亞,僅在歐洲就有約80萬個充電樁,北美則有13萬個。
而在中國市場,由于新能源汽車的保有率增長較快,參與汽車充電領域的玩家眾多。據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一是充電樁生產制造與充電網絡投資運營一體化企業(yè),主要是重資產模式,包括星星充電、特來電等;二是電網自建充電樁網絡,包括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三是大型車企集團自建充電網絡,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四是充電網絡第三方運營商,如云快充、小桔充電、深圳匯能等。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充電設施總數達到1281.8萬臺,同比增長49%。
但崔東樹也指出,目前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老舊充電樁技術落后、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guī)范等問題,這也導致部分地區(qū)的電動車購買的反悔率有所提升。
結構性調整應對業(yè)績下滑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指出,2024財年,博世集團推進了包括收購和剝離在內的一系列戰(zhàn)略性業(yè)務布局決策,以提升競爭力,并促進博世業(yè)務增長。此外,公司也進行了必要的結構性調整。
但博世在“大本營”歐洲市場仍舊遭遇“滑鐵盧”。相關數據顯示,2024財年,博世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為445億歐元,較上一財年下降了5%。
相較之下,北美和中國的業(yè)務表現比較平穩(wěn)。2024財年,北美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60億歐元,同比增長5%;南美市場的銷售額達18億歐元,同比增長6%;亞太市場的銷售額達281億歐元,同比增長1%。中國市場銷售額為183億歐元(約合14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但增幅有所放緩。
博世方面坦陳,博世集團的業(yè)務發(fā)展還受到一些市場環(huán)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其中包括電動出行等增長市場的增長速度遠低于預期。相關領域的銷量不足伴隨著產能利用不完全,以及對未來技術的持續(xù)大量前期投入和戰(zhàn)略調整的必要準備金,這些因素都對業(yè)績提升產生了負面影響。
但博世方面預計,2025年的市場環(huán)境仍將極具挑戰(zhàn)性。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及首席財務官Markus Forschner表示,2025年全球經濟預計僅有小幅增長,到2026年才會開始回暖。為實施增長戰(zhàn)略,博世將繼續(xù)專注于其財務目標?!凹词雇獠渴袌霏h(huán)境持續(xù)不利,我們仍希望在2025財年進一步提升業(yè)績表現?!?/span>
據悉,博世正持續(xù)推進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以實現其增長目標。“電動汽車、氫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相關技術仍是增長型業(yè)務,也是博世創(chuàng)新的重點領域?!笔返俜病すū硎尽?/span>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軟件及數字化服務已成為博世核心業(yè)務的一個重要支柱。據史蒂凡·哈通介紹,無論在工廠還是辦公室,博世正不斷擴大人工智能在自身運營中的運用,從而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人工智能也已成為博世產品和解決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博世方面預計,其軟件和服務相關的銷售額到2030年年初將超過60億歐元,其中三分之二將來自智能出行業(yè)務?!叭斯ぶ悄茉缫言谳o助駕駛與自動駕駛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史蒂凡·哈通表示,除人工智能外,博世還正從各方面推動軟件定義汽車的進步與發(fā)展。這也使博世成為全球主要科技公司的理想合作伙伴。
“只有實現營利性增長,公司才能持續(xù)保持強勁且有意義的發(fā)展。”Markus Forschner進一步表示,博世計劃到2026年實現7%的利潤率目標,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成本控制以及聚焦的投資,確保公司擁有足夠的靈活性以面向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