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每天平均大約有2000-3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量(EUA)被交易。說得出名字的金融機構沒有一個不涉足碳市場,因此也成為全球碳市場中心。
盡管目前歐盟經濟出現(xiàn)緩慢復蘇跡象,但還不足以使歐洲碳市場復蘇,碳價依然在4.6歐元左右浮動。同時,清潔發(fā)展機制(CDM)推動下形成的碳減排額度(CER)的價格也早已跌落至1歐元以下。
當歐洲碳市場火爆時,大量律師、交易咨詢機構、銀行、PE、碳交易經紀人活躍至此,但有些已調整了領域。比如,曾經擅長提供碳交易咨詢服務的普華永道已將重心轉移至氣候政策以及氣候金融的關注。
“給政府提供一些綠色增長計劃咨詢建議、幫助政府更好的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英國普華永道氣候變化以及碳市場部門總監(jiān)Jonathan Grant向本報記者介紹。
事實上,盡管歐洲碳市場出現(xiàn)了疲軟,但是其他國家或者地區(qū)的碳市場卻又吸引了倫敦金融機構的目光。
本報記者在倫敦走訪的數(shù)家金融機構均表達對中國7省市碳市場試點的興趣。但由于中國碳市場目前量級太小以及政策的模糊性等等因素,這些金融機構尚無在中國開展碳金融業(yè)務的任何計劃。
價格低不代表碳市場失敗
歐盟碳市場(EU ETS)一如既往的低迷,主要原因為供求不平衡,即碳配額量過多。
“現(xiàn)在已有的碳配額量已足夠覆蓋到2026年的碳排放量。”彭博新能源財經碳市場駐倫敦分析師Konrad Hanschmidt對本報記者表示。
路透點碳也在9月19日發(fā)布了一份預測歐洲碳市場的報告。該報告表示到2027年,歐洲碳市場仍可能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到2020年,25億噸的碳信用將被累積下來。
因此,很多人開始分析碳市場機制上存在錯誤,拋出歐洲碳市場失敗的言論。
“價格低迷等于碳市場的失敗?”倫敦政治經濟大學的格蘭瑟姆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Luca Taschini反對這種說法。
Luca對本報記者表示,價格的低迷是由于供求不平衡帶來的,原因是歐洲經歷著嚴重的金融危機,這是在EU ETS設計之初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的確,畢竟在經濟運行良好時,EU ETS創(chuàng)造了合理的價格信號,一度達到20歐元/噸以上。
多種方式拯救歐盟碳市場
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歐洲最旗艦的氣候政策自然會得到歐盟政治家們的救助。
目前,歐盟正在進行著一項“折量拍賣”(backloading)的討論,即借助“有形的手”對碳市場進行干預,減少排放配額的拍賣量,在短期內拯救歐洲碳市場。
“但是如果臨時性措施"折量拍賣"不能通過,那么將會對 EU ETS是一個打擊,碳價會繼續(xù)下跌。”倫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表示。
據(jù)了解,目前相關人士都希望討論已久的“折量拍賣”能夠在未來4-5個月得到最后通過。
除了“折量拍賣”這項臨時性措施外,歐盟從2012年11月份開始也試圖開展對于ETS進行結構性改革的談論。
今年二月份,Luca撰寫了一篇關于歐盟碳市場的結構性調整的論文,提出一個管制的儲存管理機制(reserve management mechanism)。
“當經濟低迷時,收緊碳配額;經濟良好時,將收緊的碳配額重新放發(fā)至市場。”Luca表示,這套機制還正在研究。
上述倫敦一投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結構性的改革或許到明年5月歐盟議會選舉完后才會有一些進展。
此外,歐減排雄心的提高也是維系碳市場發(fā)展的一個有效途徑。不過在2012年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18上,歐盟委員會氣候委員康尼·赫澤高明確表示,“如果其他國家不提高減排目標,歐盟是不會提高2020年減排20%的目標的。”
盡管歐洲碳市場呈現(xiàn)低迷之勢,但其模式卻在全球各地得到復制。一定程度上說明歐洲碳市場機制得到認可。
“目前中國的碳市場還在起步,我們也沒有在華開展實質業(yè)務或是調研業(yè)務,相信絕大多數(shù)金融機構都并未涉足”,另一位來自投行期貨部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中國市場正在起步,還很難預測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