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日前,歐盟委員會承認其針對歐洲進口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定的最低進口價格機制(MIP)一直以來并不奏效。這預示著新的定價方案將被采用,而SolarPower Europe對此表示“新的方案與現實脫軌”。
貿易總署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定的定價提案招致了來自歐洲內部的批評。
新的定價提案由歐盟委員會下屬貿易總署制定,提案設定了一份時間表,規(guī)劃出未來14個月哪個時間點價格應該下降多少。
然而,新提案對市場的評估不但可能失真,而且還會阻礙市場發(fā)展,因為開發(fā)商有可能故意拖延項目施工以迎接更低的價格,從更大可能上降低成本。
SolarPower Europe主席Christian Westermeier說:“貿易總署清楚地表示歐洲2017年第一季度的市場價格只有到2018年9月才能實現,這意味著歐洲公司要等一年半才能享受到太陽能市場的實際價格?!?
Westermeier補充道,按每瓦價格(美元)計算,2018年7月設定的最低進口價格已經遠超過“當前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價格”。
他說:“這種做法剝奪了太陽能的成本優(yōu)勢,不利于能源過渡?!?
SolarPower Europe總裁James Watson表示,這份提案使歐洲太陽能再次失去了與全球市場價格接軌的機會。“新提案的好處在于將多晶硅產品和單晶硅產品的價格做了區(qū)分,但萬萬不可違背市場實際而人為地抬高價格”。
在新提案中,貿易總署寫道“相關各方認為可變的MIP價格政策實施起來將更加透明、可控、易行……相關跡象證明,太陽能行業(yè)發(fā)電成本在不斷下降,這也體現在太陽能行業(yè)的學習率上?!?
不過,歐盟委員會認為使用太陽能行業(yè)學習率會對價格造成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放棄采用臺灣市場情報機構PV Insights的價格評估,轉而提出了如下定價機制:
歐洲定價機制
SolarPower Europe擔心一旦新提案生效,開發(fā)商有可能緊跟著時間表,等價格降到最低才開始項目的投資建設。
歐盟委員會邀請了相關各方對新提案發(fā)表看法,將持續(xù)至8月2日。
2016年底,隨著一大波中國公司退出協(xié)議,歐洲最低進口價格機制形同虛設,迫使歐盟委員會審視新的辦法來保護歐洲太陽能制造業(yè)免遭中國公司所謂的傾銷。
MIP價格機制原本每季度調整一次,并參考國際現貨價格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