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日本沖繩科技技術大學院(OIST)近日成功研發(fā)新型無機鈣鈦礦電池,可望降低太陽光電成本與解決鈣鈦礦電池遇熱降解挑戰(zhàn),并同時滿足高效率與穩(wěn)定性等要求。
身為最受歡迎的綠能產業(yè),太陽能產業(yè)競爭十分激烈,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太陽光電為硅晶電池,但長江后浪推前浪,新興鈣鈦礦電池也正虎視眈眈盯著市占第一寶座,其光吸收效率高,成本也比硅晶電池還便宜,更可溶解在溶液中,再噴涂到基材上,如解決穩(wěn)定性跟遇熱劣化等難題,未來將無可限量。
根據(jù)《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的研究,有別于以往有機鈣鈦礦電池,團隊研發(fā)的新型電池為無機電池,這是一項重大改變,因為有機材料通常不耐熱,遇熱容易衰退。
太陽能電池長時間日照曝曬后會變得非常燙,導致光轉換效率下降,因此材料熱安定性居太陽光電研發(fā)關鍵地位,研究人員則借由無機代替有機材料,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加穩(wěn)定。OIST 能源材料與表面科學部門 Zonghao Liu 表示,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曝曬 300 小時之后,光電轉換效率(PCE)僅下降 8%。
不過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效率比有機無機混成材料(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還要低,因此研究人員利用錳來提高電池性能,借由錳改變材料晶體結構,并進一步提高光捕獲能力。Liu 表示,就像我們用鹽巴來提味,當團隊在電池添加錳時,可改變太陽能電池特性。
且為防止因熱度造成電池劣化,新型無機鈣鈦礦電極以碳取代舊有的黃金。與需要高溫與真空環(huán)境的黃金材料相比,這種電極很明顯更便宜跟易于生產,碳也可以直接印刷在太陽能電池上。
▲ 新型無機鈣鈦礦電池由多層材料組成,底部為僅有幾毫米厚的玻璃,第二層為透明導電材料FTO,上方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電子活性層與光敏性(photoactive)鈣鈦礦,最上層則是碳。
目前團隊仍持續(xù)研究該新型電池效率和耐用性,希望未來可將光電轉換效率從 6.14% 提升到商業(yè)化地步。有鑒于鈣鈦礦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從 2009 年的 3.81%,提升至可與硅晶電池比擬的 22%,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步神速,這類電池應用與發(fā)展備受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