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8月7日-8日,四川電力交易平臺發(fā)布了全省電力缺口需求,成都市虛擬電廠接到需求后立即響應,各市場化主體實現約4.2萬千瓦負荷響應(占全市需求響應總量約20%),其他行業(yè)、區(qū)域子虛擬電廠實現約2.2萬千瓦負荷響應,有效發(fā)揮了虛擬電廠的負荷調節(jié)能力。作為未來能源的“智能大腦”,如今成都的虛擬電廠建設如何了?
8月14日,2024四川網信“數智領航”第十三期川網聯“走進新質生產力前沿”系列活動新型能源體系專場在成都舉行。在調研活動中,記者來到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實地探訪成都虛擬電廠平臺建設。
沒有廠房的電廠
是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
在一個展示大廳內,記者看到,成都市虛擬電廠管理平臺分為多個板塊,包括資源聚合、調度運行、供需形勢、保供監(jiān)測等,工作人員可以運用三維地圖操作,全面直觀地展示成都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各方面管理工作。
雖然虛擬電廠并非真正的電廠,沒有廠房,但在6月28日,該平臺完成全業(yè)務流程演練并正式上線投運后,將成為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對成都能源電力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產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虛擬電廠能夠通過先進的信息通信和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分布式電源、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以及工商業(yè)可調負荷等可調資源的有效聚合和協同優(yōu)化,促進電網削峰填谷,提高供電可靠性,達成與常規(guī)電廠類似的效果?!眹W成都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鄧燦說。
鄧燦介紹,按照“市級管理平臺+子虛擬電廠”整體架構,成都搭建了1個市級虛擬電廠平臺統(tǒng)籌調度,聚合電源資源、負荷資源2類資源支撐體系,建設公共建筑、充(換)電設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儲能電站等N個行業(yè)領域和區(qū)域級子虛擬電廠,構建“1+2+N”城市級虛擬電廠一體化發(fā)展格局。
成都定下2025年目標
實現超130萬千瓦可調能力
為何建設虛擬電廠?作為未來產業(yè)的范疇之一,虛擬電廠有助于提升受端電網電力柔性調節(jié)能力,更好保障城市尖峰化用電需求。
“成都是典型的電力受端城市,季節(jié)性短時尖峰負荷往往加劇電力保供壓力。虛擬電廠作為挖掘需求側資源柔性調節(jié)潛力的重要新型技術,可以促進負荷移峰填谷、緩解供需矛盾。”鄧燦說。
鄧燦告訴記者,建設虛擬電廠,還有助于加速綠色轉型,助力成都光伏儲能等綠色低碳產業(yè)發(fā)展。成都目前已培育、聚集了通威太陽能、寧德時代等一批頭部企業(yè),加快建設虛擬電廠可以拓展儲能、光伏等產業(yè)在蓉落地發(fā)展場景,降低企業(yè)用戶綜合用能成本。
目前,成都已經落地建成市級管理平臺,接入成都高新區(qū)(倍特數字)、龍泉驛區(qū)(原力安楊)、雙流區(qū)(思極星能)以及特來電、國網綜能(含市級黨政機關)、公共照明(市城管委)與通信基站(鐵塔公司)等7家虛擬電廠,聚合電源、負荷等可調資源超過40萬千瓦。2025年實現對分布式電源、儲能設施、可調負荷等資源“應接盡接”,可調能力擴大到13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