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充電電池自20世紀90年代初實現(xiàn)實用化以來,一直是由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便攜產品用途推動市場發(fā)展。不過,2010年較之于便攜產品用途,面向電動汽車和定置用途的蓄電池等大型電池市場更加繁盛。
2010年4月,日本電池風險公司ELIIY Power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建設了面向定置用途大型電池的量產工廠(圖1,參閱本站報道1)。該公司的鋰離子充電電池的特點是,正極材料采用安全性高的磷酸鐵鋰(LiFePO4)。該工廠具有年產20萬塊單元的產能。ELIIY Power代表董事社長吉田博一表示,計劃在此次的量產工廠內建設自動化生產線,并在1年以內建成年產100萬塊單元的量產工廠。
同樣是在4月,Lithium Energy Japan(LEJ)宣布將在滋賀縣栗東市內建設新工廠。計劃2012年初開始投產,以每年440萬塊單元的規(guī)模(相當于5萬輛三菱汽車的“i-MiEV”使用的數(shù)量)生產電動汽車(EV)用鋰離子充電電池。LEJ是GS湯淺、三菱商事和三菱汽車為制造并銷售EV用鋰離子充電電池而設立的公司。
LEJ已經開始利用滋賀縣草津市草津工廠的1號生產線和2號生產線以每年60萬塊單元(相當于6800輛i-MiEV的用量)的規(guī)模量產。預定2010年12月在GS湯淺的京都事業(yè)所內進行設備投資,開始啟動每年100萬塊單元(相當于1萬1000輛i-MiEV的用量)的供貨體制。通過上述增產計劃,2012年下半年3個工廠的產能將達到年產600萬塊單元(相當于6萬7800輛i-MiEV的用量)的規(guī)模。
還是在4月份,話題較少的便攜產品領域也出現(xiàn)了新動向。日立麥克賽爾宣布將于6月份開始生產采用硅類負極材料的單元(參閱本站報道2)。該公司開發(fā)出了通過在負極使用硅類材料可將容量較原產品提高10%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首先開始生產用于智能手機的方形單元。盡管硅類負極材料作為可以提高容量的材料備受關注,但據(jù)悉松下等其他公司開始量產的時間將在2011年以后。
2010年7月,大型鋰離子充電電池廠商三洋電機宣布,該公司在加西事業(yè)所(兵庫縣)內建設的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充電電池生產工廠已經竣工(圖2)。計劃最初以每月100萬塊單元(記者推測:年約220MWh)的規(guī)模生產,2015年度增產至每月1000萬塊單元(記者推測:年約2.2GWh)。
三洋電機于2010年11月舉行了環(huán)境技術說明會“Green Technology Forum”,宣布目前計劃向6~7家公司提供車載鋰離子充電電池(參閱本站報道3)。該公司目前正面向HEV量產約5Ah的單元,面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EV已經開發(fā)完成約20Ah的單元,計劃從2011年中期至下半年前后開始量產。
NEC制定強勢計劃
2010年9月,NEC舉辦了電池業(yè)務相關戰(zhàn)略說明會(參閱本站報道4)。該公司與日產汽車共同設立了合資公司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NEC在其全資子公司NEC能源器件(NEC Energy Devices)生產鋰離子充電電池的電極,由AESC將其制成充電電池單元、模塊和電池組供應給日產汽車。NEC計劃2012年度在NEC能源器件生產10GWh(相當于約42萬輛日產汽車的電動汽車“LEAF”的用量)的電極供應給AESC。
日產汽車在2010年12月舉行的“LEAF”新車發(fā)布會上宣布,2015年之前每年將生產50萬輛車使用的鋰離子充電電池,位于日產汽車座間事業(yè)所內的AESC工廠負責生產9萬輛汽車使用的電池組(圖3)。其余41萬輛的電池組計劃在美國、英國、法國和葡萄牙生產。
此外,NEC計劃集團整體2012年度在車載鋰離子充電電池業(yè)務方面實現(xiàn)1000億日元的銷售額,2017年度合計實現(xiàn)3000億日元的銷售額,其中車載業(yè)務領域為2000億日元,智能電網(wǎng)相關領域為1000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