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經濟學家Juan Carlos Zuleta曾在兩年前預言,相較于韓國,日本在未來五年內稱霸全球鋰電池市場的潛力更大,這與其自身的企業(yè)價值鏈有關?,F如今,鋰電池的四大主要部件即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質溶液大部分都由日本公司制造。相較之下,除非韓國的鋰電池制造商能夠在接下來幾年內真正在價值鏈上發(fā)生變革,否則將很難保持住當前的市場優(yōu)勢。
那么,這意味著在這場鋰電池市場爭奪戰(zhàn)中,日本將完勝韓國嗎?公允地說,日本的潛力很大,但不要忽視日本的短板——鋰礦資源。畢竟,日本幾乎缺少在本世紀任何一場經濟大戰(zhàn)中決勝的必要資源。如果日本在未來幾年內的鋰礦市場也表現出其一貫的前瞻性的話,一點也不足為奇。根據德國Roland Berger管理咨詢公司對2015年全球鋰電池市場份額的預測,四家日本鋰電池制造商(AESC、三洋電機、GS Yuasa和日立)將占據45%的市場份額;兩家韓國公司(LG化學和三星)將占據21%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將歸屬A123、德國博世、12家中國鋰電池制造商以及其他鋰電池高端存儲系統(tǒng)公司。
我們再來結合2013年1月~10月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鋰電池銷售情況(見下圖)來看一下:
日本憑借161,502(77%)的鋰離子汽車電池銷售額在美國市場保持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另外非常有趣的一點是,僅三洋電機和LG化學兩家公司就占據了近3/4的市場份額。其中,三洋電機獨占美國鋰離子汽車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LG化學的市場份額也高達近1/4。以上數據再次說明,日本在過去兩年間與韓國的鋰電池市場爭奪戰(zhàn)中優(yōu)勢更為明顯,且在未來三年內其領先地位很可能會繼續(xù)得到鞏固。
日前,特斯拉宣布松下未來擬向其提供約20億顆鋰離子汽車電池,這或可為松下帶來高達70億美元的收入;AESC預計也會大幅增加對尼桑的鋰電池供應量。另外,日本Leafs電動汽車近期在美國密歇根州設廠。
在這種背景下,韓國未來能否保持在當前全球鋰電池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尚待商榷。一方面,2017年以前電動汽車將逐漸取代電子產品成為鋰電池最大的需求來源,三星將會受到這一趨勢的影響;另一方面,通用和韓國現代都尚未表現出在近期內大幅增加鋰電池需求的跡象,LG化學會受此影響。
誠然,LG化學很可能會向通用汽車Volts插電式混動車供應鋰電池,且韓國現代已經宣布很快會推出全電動汽車,但這些都在通用和韓國現代關于2014年~2015年在美國市場實現燃料電池電動車商業(yè)化的決定下顯得黯然失色。
令人迷惑的是,盡管日本在稱霸未來全球鋰電池市場上具有很大的潛力,但目前尚未表現出通過進口囤積鋰礦以保持這一領先地位的極大興趣,也許時間可能證明,日本這一并非十分積極的態(tài)度能否助其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的“未來霸主”。
(文章翻自Seeking Alpha,Juan Carlos Zuleta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