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最近發(fā)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國在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方面再次位居榜首,而在支持國內制造產業(yè)的政策熱潮中,美國的排名快速上升,首次名列第二。
而該公司在2020年首次發(fā)布的“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電池供應鏈的領導者,日本和韓國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而美國則排名第六。
該公司日前發(fā)布了2021年度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表明,持續(xù)的投資以及強勁的本地和國際需求使中國不僅在2021年而且一直到2026年的預測中保持領先地位。
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表示,中國提供了80%以上的鋰離子電池,在五年內的電池產量可能達到2TWh。然而,各國政府都認識到在其境內擁有電池行業(yè)供應鏈或供應鏈的關鍵要素的戰(zhàn)略重要性。
自從美國總統(tǒng)喬·拜登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已下令對電池供應鏈進行戰(zhàn)略審查,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已將尋求行業(yè)投資作為優(yōu)先事項,以找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進發(fā)展。甚至在拜登上任之前,鋰和鈷等關鍵材料就已被列入美國政府關鍵材料清單。
迄今為止,對美國制造基地的投資主要由SK Innovation和LG Energy Solution等亞洲電池廠商以及特斯拉公司在內華達州的第一家超級工廠進行投資。到目前為止,儲能初創(chuàng)廠商KORE Power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12GWh工廠是美國唯一一家電池廠商正在建設的電池工廠。
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儲能業(yè)務負責人James Frith表示,雖然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在以前不得不自己開辟一條道路,但現在已經有了政策支持。他指出,美國擁有培育國內鋰離子電池價值鏈所需的許多要素。
他說,“在政策支持下,我們看到整個供應鏈中的廠商都在協(xié)同努力,希望在美國國內獲得更多價值?!?
政策制定者需要將注意力轉向電池價值鏈
在這份調查報告中,歐洲國家是單獨排名的,而不是將歐洲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排名。事實上,如果將歐洲作為一個整體,那么在2021年調查中將排名第二,其電池產量僅次于中國,而歐洲的免關稅貿易能力加強了行業(yè)參與者的地位。盡管如此,德國和瑞典這兩個歐洲國家仍躋身2021年前五名。
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儲能業(yè)務儲能分析師Cecilia L'Ecluse指出,“歐洲設定了到2025年滿足該地區(qū)電池需求的雄心勃勃的目標,并承諾提供數十億歐元的資金援助,以吸引對電池供應鏈的投資,我們現在開始看到這項努力的結果。”
北歐國家廉價的低碳電力使其成為吸引投資的樞紐:在瑞典,電池生產廠商Northvolt公司已經具備了年產60GWh電池的能力,并且正在芬蘭建設一座大型硫酸鎳和鈷精煉廠,這兩個國家在2021年的電池供應鏈中排名第四和第六。
日本和韓國在報告中的排名分別下滑到第八和第十,但預計到2026年日本將反彈至第三位。然而,由于這個排名部分基于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性標準,日本和韓國電網的高碳排放量降低了他們的排名。
另一位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分析師Allan Ray Restauro將芬蘭和加拿大列為兩個希望為電池金屬供應提供更環(huán)保替代方案的國家。
有趣的是,在歐盟宣布了電池供應鏈法規(guī)(其中包括限制電池關鍵材料含量的保障措施、創(chuàng)建回收價值鏈、碳足跡透明度等)之后,一些歐洲電池行業(yè)人士表示,這些即將出臺的法規(guī)在未來幾年逐步生效,可能會導致電池供應商競爭力下降,從而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中國和韓國已經制定了回收內容和材料回收的法規(guī)。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衡量標準,原材料的可用性并不一定是國家或地區(qū)在調查報告中排名靠前的指標:這些地方往往缺乏國內電池供應鏈和電池需求。James Frith指出,鋰資源儲量豐富的智利在2020年排名世界第20位。與其相反,盡管中國鋰資源匱乏,但中國占據電池金屬提煉產能的大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