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能源部(DOE)宣布3年內(nèi)向13個科研機構共資助3000萬美元,開發(fā)對清潔能源至關重要的關鍵材料新技術,以確保供應鏈安全。該項資助計劃旨在增加稀土和鉑族元素供應多樣化,開發(fā)替代材料,并探究和優(yōu)化對清潔能源和高科技至關重要的稀土和鉑族元素循環(huán)再利用過程。關鍵材料主要包括用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鈷、用于風機和電子產(chǎn)品的鈦,以及用于排放控制和燃料生產(chǎn)技術的鉑族材料。具體內(nèi)容如下:
1、開發(fā)稀土和鉑族元素的替代品,增加供應多樣化
該領域主要包括6個資助項目:①利用金屬封裝策略優(yōu)化和減少鉑族元素在多相催化中的使用,主要由斯坦福大學Cargnello Matteo課題組牽頭;②在稀土替代材料合成過程中,探究多種改性劑驅(qū)動稀土元素定向選擇合成研究,主要由科羅拉多礦業(yè)大學Jensen Mark課題組牽頭;③在非臨界條件下,開發(fā)稀土磁性材料生產(chǎn)工藝過程的高穩(wěn)定催化劑,主要由美國東北大學Lewis Laura課題組牽頭;④利用原位表征與預測模型探究稀土元素在固態(tài)離子通道中選擇性輸運路徑,主要由芝加哥大學Liu Chong課題組牽頭;⑤通過綜合實驗、計算和熱力學建模方法探究鉑族元素礦化的分子運動過程,主要由伊利諾伊大學Lundstrom Craig課題組牽頭;⑥通過對替代材料結構進行非均勻性設計以控制材料功能特性,主要由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Sushko Peter課題組牽頭。
2、研究稀土和鉑族元素的循環(huán)再利用方法
該領域主要包括7個資助項目:①探究地殼風化過程中稀土和鉑族元素在地殼中遷移富集的地球化學機制,主要由華盛頓大學Catalano Jeffrey課題組牽頭;②探究高溫高壓超臨界條件下,地質(zhì)流體中稀土元素分子絡合過程,主要由新墨西哥礦業(yè)技術學院Gysi Alexander課題組牽頭;③進行近紅外條件下地球中富集的金屬-有機配合物模擬計算,主要由北達科他州立大學Kilina Svetlana課題組牽頭;④研究稀土元素分離技術,主要由艾姆斯國家實驗室Prozorov Tanya課題組牽頭;⑤探究鉑族元素的利用價值,主要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Schurko Robert課題組牽頭;⑥探究液-液萃取反應中稀土元素相變和中尺度聚合現(xiàn)象機理,主要由阿貢國家實驗室Servis Michael課題組牽頭;⑦利用多肽表面活性劑在空氣-水界面上回收鑭系元素的技術開發(fā),主要由賓夕法尼亞大學Stebe Kathleen課題組牽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