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從萬人追捧,到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鋰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自2022年11月,碳酸鋰的價格沖上近60萬元/噸以后就持續(xù)下跌。近日,碳酸鋰的價格竟然跌穿了8萬元/噸成本線。
根據上海有色網8月12日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7.81萬元/噸。但在8月2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均價報8.07萬元/噸。
價格走跌,鋰巨頭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最新數據顯示,鋰礦雙雄”天齊鋰業(yè)、贛鋒鋰業(yè)雙雙由盈轉虧,上半年共虧損將近70億元。其他鋰生產商的表現也不好。
新能源還處于迅速發(fā)展的階段,鋰這么快就要跌落神壇了嗎?
01.走上神壇
自2021年,隨著電動汽車的熱銷和儲能市場的興起,鋰電池的關鍵原材料碳酸鋰的需求就不斷增長。
再者,不管是從國內還是從全球范圍內,都在推動能源轉型,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鋰的熱度,讓鋰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能源新星。有人還將鋰與石油對比,稱鋰為“白色石油”,認為鋰作為能源會成為石油的重要補充。
短時間內,碳酸鋰的價值被一提再提,價格也水漲船高,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以致“一鋰難求”。
2022年11月的時候碳酸鋰的價格已經飆漲到59.5萬元/噸。自2020年6月最低的4萬元/噸到59.5萬元/噸,碳酸鋰的價格上漲了有13倍還多。
鋰礦企業(yè)也因為鋰而迎來高光時刻。2022年流行一句話,電動汽車行業(yè)認為是在給動力電池企業(yè)打工。然而,動力電池企業(yè)又覺得自己在給鋰礦企業(yè)打工。
業(yè)績上,經營鋰礦的多家企業(yè)呈現爆發(fā)式增長。國內鋰業(yè)雙雄中的天齊鋰業(yè)的利潤還暴增了10倍。
碳酸鋰的高額回報鼓舞了一大波跟風的后來者,做電動車的、搞石油的、開發(fā)儲能的,這些企業(yè)紛紛亮相自己的鋰礦,揚言要生產碳酸鋰。
另外,行業(yè)內的參與者也開始了一波擴產潮。甚至有的企業(yè)還不遠萬里跑到國外買鋰礦,想要趕上這波上行周期。
02.迎來擴產潮
誰也沒有想到,碳酸鋰這么快就走上了下坡路。
在國內,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旺盛,對鋰的需求量也很高。所以,國內的鋰礦企業(yè)普遍加大了開發(fā)力度。
龍蟠科技、紫金礦業(yè)、青海鹽湖工業(yè)、新疆有色集團、江特電機、欣旺達等一眾企業(yè)都在這兩年有投擴產規(guī)劃。
這還不算完,一些企業(yè)還遠渡重洋去國外尋鋰。西藏珠峰在2022年8月宣布與托中股份合作推進阿根廷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項目。國軒高科也表示將在阿根廷建年產萬噸的碳酸鋰工廠。紫金礦業(yè)在阿根廷的碳酸鋰產線建成投產。
根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我國碳酸鋰產量為24萬噸,同比增長40.4%。到2023年我國碳酸鋰產能就躍升到110萬噸,產量為51.79萬噸,產量同比增長31.1%。兩年時間,碳酸鋰產能增長了約3.6倍。
這輪擴產潮太大,已經超過了市場預期,最終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其實,碳酸鋰的過剩在2023年初就已經顯露端倪了。這種供需過?;蛘咤e配還傳導到了市場,導致了碳酸鋰價格持續(xù)走跌。
截至2023年2月2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已降至46.6萬元/噸,較2022年末最高價59.3萬元/噸跌幅超20%,碳酸鋰價格也回到了2022年8月份的水平。
到了2023年4月的時候竟然到了20萬元/噸,相比于高位跌去了6成。
為了應對降價,有的企業(yè)打響了20萬元/噸保衛(wèi)戰(zhàn),選擇停產?!皝喼掬嚩肌币舜旱乃拇笤颇柑徜嚻髽I(yè)中就有一半選擇了停產。
后來,行業(yè)內有人提出擔憂,認為碳酸鋰價格走跌大概率還要繼續(xù)下跌,甚至跌至10萬元/噸以下。如今看來,這些預警倒是一語成讖了。
03.造富神話落幕
即使是大廠也難以抗衡周期宿命。
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至今已經跌至10萬元/噸以下。8月12日,上海有色網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報價為7.81萬元/噸。
圖片源自:上海有色網
期貨方面,部分合約跌破8萬元/噸的時間更早,比如上海鋼聯網2409合約早在7月30日盤中就一度跌至79700元/噸,8月1日則直接收在79900元/噸,到8月9日已經刷低至76600元/噸。
普遍認為,碳酸鋰的關鍵成本線就是8萬元/噸。低于這個價格就面臨虧損。雖然對于不同礦藏、不同采礦工藝、不同地域來說,碳酸鋰的真實成本會有出入,但是8萬元/噸的報價也足以讓部分企業(yè)不再盈利,甚至出現虧損。
近日,已發(fā)布業(yè)績預告的十余家鋰礦企業(yè)業(yè)績均出現了下滑,其中“鋰礦雙雄”天齊鋰業(yè)、贛鋒鋰業(yè)雙雙由盈轉虧。
贛鋒鋰業(yè)去年同期凈利潤58.5億元,現已跌落至虧損7.6億元~12.5億元,同比下降112.99%~121.37%。天齊鋰業(yè)則預計上半年凈虧損48.8億~55.3億元。
此外,鹽湖股份、雅化集團、永興材料等多家企業(yè)雖未出現虧損,其盈利同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鹽湖股份預計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滑66.65%~54.88%。永興材料預計上半年同比下滑56.93%~62.70%。雅化集團預計上半年同比下降高達87.38%~91.58%。
不少企業(yè)在業(yè)績報告中將業(yè)績下滑歸因于鋰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如果說前期碳酸鋰給這些企業(yè)帶來了輝煌業(yè)績,那么現在鋰礦造富的神話則正在落幕。
04.或將迎來產能淘汰
在碳酸鋰紅火的時候,好多的鋰礦企業(yè)在布局擴大產能。一旦碳酸鋰進入下行周期,鋰礦企業(yè)也紛紛宣布停產、減產計劃。
6月26日,國內大型碳酸鋰企業(yè)志存鋰業(yè)表示集團下屬兩家子公司將于2024年7月1日起,分階段、有序地對碳酸鋰生產線開展夏季檢修工作。實際上,志存鋰業(yè)在2023年9月份也對部分基地設備停產檢修過一次。
7月31日,全球最大鋰礦商雅寶主動暫停了在澳大利亞的擴張計劃,并啟動對公司成本和運營結構的全面審查評估。
化工巨頭巴斯夫也在7月初表示放棄在智利投資鋰礦資產的計劃。另外,巴斯夫還暫停了西班牙塔拉戈納建設電池回收站的計劃。
這些都是巨頭的行動,現實中還有更多的企業(yè)已經減產或停產,也有些正在醞釀減產或停產。
在下行周期時,行業(yè)內產量減少或許可以讓市場迎來喘息,給鋰價反彈創(chuàng)造機遇。
但是目前看來,碳酸鋰的價格依然在不斷走低。到底碳酸鋰價格的底線在哪里?何時迎來拐點?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就像2019~2020年碳酸鋰下行周期時,澳大利亞礦山首個項目宣布減產后,鋰價并沒有應聲而漲,而是又下跌了24個月。
確定的是,過剩的產能依然存在,如果隨后再有新產能釋放的話將加重現有的情形,到時候行業(yè)內那些高成本產能或將最先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