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提要
◆用更薄的金屬芯片和新型電解質溶液讓電池能量密度提高一倍
◆電動汽車領域看似大熱,3-5年的測試時間往往拖死了一批創(chuàng)業(yè)公司,從高空無人機切入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12月10日下午,北京恒通國際創(chuàng)新園Mee Park,在TED×Beijing的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作為壓軸出場的演講嘉賓,胡啟朝拿著兩塊電池走上舞臺,一塊是iPhone 6的原裝電池,另一塊雖然具有相同的電量,大小卻只有iPhone 6的一半。
而胡啟朝要和臺下觀眾分享的就是,他是如何克服內外干擾,將論文和實驗室中的科學理論一步步轉化成能夠實際應用的科技成果——他手中這塊名為SolidEnergy的新型電池。
11歲那年,胡啟朝跟隨家人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后將實驗室成果轉化成創(chuàng)業(yè)項目,創(chuàng)立SolidEnergy,通過新型的電解質溶液替代鋰金屬電池原有的材料,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一倍,解決電池續(xù)航時間短的痛點。目前SolidEnergy主要應用在高空無人機上,未來還將在手機、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領域實現(xiàn)應用。
2013年9月,SolidEnergy獲得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和上海乾洋共計450萬美金的A輪投資,2015年7月獲得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1500萬美金的B輪戰(zhàn)略投資。
體積更小 能量更大
2007年,胡啟朝在MIT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畢業(yè),物理系的他卻開始將研究方向從新能源領域最火的太陽能電池轉向鋰電池,因為在胡啟朝看來,相對于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的應用更廣。
1980年前后最早的鋰金屬電池往往存在安全隱患,1990年前后索尼推出鋰離子電池解決了安全問題,但是能量密度卻降低了,而另一邊,固態(tài)電池安全性高也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潛力,但是卻無法在室溫下使用。所以,鋰離子電池一經推出便實現(xiàn)了大眾化。
2011年,胡啟朝所在的研究小組在鋰電池的研究上取得進展,通過新的電解質溶液(鋰金屬電池原材料的一種)可以讓固態(tài)電池在常溫下也能使用,同時解決安全問題,并且和鋰離子電池相比能量密度提高了一倍。
當時,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鋰金屬電池的應用早已發(fā)生改變,手機、可穿戴設備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手機屏幕越來越大,電池只有增加密度才能提高續(xù)航能力)。胡啟朝看到,新的發(fā)現(xiàn)如果能夠在現(xiàn)實中應用,將大大提高電池的使用體驗。
2012年,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未畢業(yè)的胡啟朝參加了各類商業(yè)計劃比賽,靠著比賽的獎金,胡啟朝創(chuàng)辦了SolidEnergy,開始推廣新型的鋰金屬電池。
也就是那一年12月,同樣創(chuàng)立于麻省理工,同樣是新能源電池方向的美國電池領域明星公司A123經過十一年的發(fā)展最終以倒閉收場。為了利用其先進的設備和自己研發(fā)的材料制造電池樣本,胡啟朝直接把實驗室從學校搬到了A123的工廠里。
具體來說,SolidEnergy和老牌電池公司A123的區(qū)別在于:A123主要制作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高循環(huán)壽命長,主要用于巴士和電動工具,但缺點是能量密度小,對于民用汽車來說并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而SolidEnergy做的,是通過改變原材料,在保證電池安全性的同時把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同時,在成本的控制方面,據胡啟朝介紹,SolidEnergy的整體成本是普通電池的80%。
在融資的過程中,胡啟朝在面臨投資人時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A123做了十一年都倒閉了,剛剛成立的SolidEnergy在樣本都拿不出來僅有一份BP的情況下又會有多大的勝算?
無奈,胡啟朝只能又回到實驗室,繼續(xù)搗鼓電池的生產,在那半年的時間里,胡啟朝不斷聽到學術界的各種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似乎每一項發(fā)現(xiàn)都能顛覆行業(yè)。
“電池最終是要落實在實物上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能把一項理論發(fā)現(xiàn)做成一塊真正的電池還是很難的?!?
半年后,胡啟朝做出了SolidEnergy的第一塊電池樣本,但是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讓更多的美國投資機構抱持觀望態(tài)度,見了一百多家之后,胡啟朝決定飛回國內尋找機會。
2013年9月,胡啟朝拿到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和上海乾洋共計450萬美金的A輪投資,SolidEnergy也從“單兵作戰(zhàn)”轉向組建自己的正規(guī)軍,團隊擴充到七人。
在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里,胡啟朝團隊開始在A123的工廠里生產更多的電池樣本,它們被寄到通用、上汽、蘋果、三星、Google等公司,接受電量密度的檢測并得到企業(yè)的認可。
電池的生產和企業(yè)的認可也加速了新一輪的融資,一切似乎順暢了起來。
但創(chuàng)業(yè)也讓胡啟朝的工作和生活幾乎在計算時差中度過,早上醒來先和歐洲的合作伙伴聯(lián)系,上午和美國東岸的伙伴對接,下午在公司工作后晚上又會和西岸的伙伴聯(lián)系,深夜的時間則交給中國和韓國的合作伙伴。
2015年7月,SolidEnergy完成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1500萬美金的B輪戰(zhàn)略融資,它們將在生產鏈環(huán)節(jié)上幫助SolidEnergy進行產業(yè)化生產。
切入高空無人機
對于SolidEnergy這家成立四年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A123更像自己的“同門師兄”。胡啟朝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電池樣本造出來了,想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批量生產,如何能夠避免重蹈A123的覆轍?
如今再來回顧A123的發(fā)展軌跡可以看出其從頂峰快速衰落的端倪:融資后的A123選擇快速擴張,從原材料到組裝全部自己來做,最終難敵LG、三星這樣的巨頭而倒下。
所以一開始,胡啟朝選擇只生產新型電池的核心材料并提供給電池廠家進行組裝,把A123之前的競爭對手轉變成合作伙伴。而在這之前,則需要先小批量生產電池樣本作為拿下投資機構和合作伙伴的敲門磚。
今年8月,胡啟朝在朋友圈里寫下這樣一句話:“未來五年的新家,可以裝下一對波音747的翅膀?!迸鋱D是位于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的SolidEnergy兩千多平的新建工廠。在這里,電池原材料生產出來后將提供給韓國和中國的電池廠商進行下一步的組裝加工,同時可以實現(xiàn)每個月5000片電池的生產,而這批電池則主要供高空無人機使用。這意味著,SolidEnergy終于可以走出實驗室,在實際應用中接受檢驗。
Solid Energy的工廠
之所以避開大熱的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設備領域而選擇高空無人機,胡啟朝有自己的考量。
“很多電池企業(yè)一開始就瞄準了汽車領域,最終反而因為3到5年的測試時間被拖死了一大批創(chuàng)業(yè)公司,汽車和手機的電池市場雖然很大,但是對于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并不迫切,而高空無人機如果沒有符合條件的電池是沒法飛到要求高度的。”
目前,在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設想中,依靠電池和太陽能運轉的高空無人機飛到2-3萬米之間,可以通過激光和衛(wèi)星建立聯(lián)系,為地面提供WiFi,而由于沒有更輕薄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至今都沒有高空無人機飛到要求的高度。
今年,SolidEnergy開始和兩家民用、一家軍用高空無人機企業(yè)合作,進行電池的測試,和普通電池200瓦時/千克相比,SolidEnergy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450瓦時/千克,循環(huán)壽命超過300次。據胡啟朝透露,預計到明年7月,會有一架真正的高空無人機,使用SolidEnergy的電池飛到高空2萬米以上,進行接近9個月的連續(xù)作業(yè)。而SolidEnergy目前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5-10架高空無人機的使用。
在胡啟朝的設想中,到了2018年,SolidEnergy將應用于手機和可穿戴設備,2019年后進入汽車領域。
但是,盡管能量密度更大,SolidEnergy存在的問題是無法實現(xiàn)快充,一般一次充電需要八個小時能夠充滿。
總的來說
電池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發(fā)展緩慢,盡管學術上的聲音不少,但難能可貴的是能夠把理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電池。不管是對SolidEnergy還是其他的新能源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依然是安全性,對于能量密度提高了一倍的SolidEnergy來說,什么時候能夠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商用還需要仔細考慮成本問題并接受時間的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