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21年4月10日下午,重慶大學與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固態(tài)鎂基儲氫材料及技術開發(fā)與應用”重大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重慶大學A區(qū)一大樓213會議室舉行。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在簽約儀式上致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和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牟小云做重要講話。重慶大學潘復生院士和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建章代表雙方在技術開發(fā)(合作)合同上簽約。重慶大學副校長王時龍、重慶市科委副處長史璇、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延興和總裁曹建勇、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黃曉旭、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教授研究中心教授張丁非、蔣斌、陳先華、湯愛濤、黃光勝、彭建等參加了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由張丁非主持。該項目5年計劃投入5億元,本次簽訂的“固態(tài)鎂基儲氫材料及技術開發(fā)與應用”合作協議計劃投入1.5億元,同時安排若干經費啟動鎂電池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
簽約儀式上,張宗益代表重慶大學對蘇建章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重慶大學的基本情況及近年來學校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張宗益表示,氫能戰(zhàn)略是國家戰(zhàn)略,新一代儲能材料對國家未來發(fā)展意義重大,學校在能源與材料學科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和特色,雙方推進該項目合作具有很好的前景,學校將在平臺、人才等方面對項目實施給予大力支持,希望雙方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力爭早日在儲能材料開發(fā)和應用上取得關鍵突破。
包為民展望了固態(tài)鎂基儲氫的前景,對該項目的研發(fā)與產業(yè)化發(fā)展給予高度肯定,認為潛力巨大并希望盡快開展鎂基儲氫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牟小云在講話中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對我國及重慶市的氫能開發(fā)與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市科技局已啟動相關項目支持工作。
潘復生簡要闡述了鎂基儲能材料開發(fā)與應用的重要性,介紹了重慶大學在儲能材料方面取得的新進展,并對參會各方的支持表示感謝。
蘇建章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前期項目推進情況及投資開展鎂基體儲能材料開發(fā)應用的總體思路。曹建勇介紹了該項目的實施背景、發(fā)展規(guī)劃及階段目標。
簽約儀式前,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國家鎂合金工程中心對項目合作的內容、進程和產業(yè)化方向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潘復生、張丁非、蔣斌、陳先華、湯愛濤、黃光勝、彭建及袁媛、胡佳、譚軍、王勇、徐朝和、宋江鳳、胡耀波、薛寒松、胥鈞耀、吳量、王金星、李建波、劉渝萍等二十多位項目組成員參加了討論。
高效安全的儲能技術是全球新能源開發(fā)與應用的重大技術瓶頸。氫能的安全高效儲存和運輸對國家氫能戰(zhàn)略意義重大,特別是對燃料電池汽車、風能光能產業(yè)、電力行業(yè)、航空航天等領域有重要的直接應用價值。鎂基儲氫材料是金屬固態(tài)儲氫材料中儲氫密度最高的材料,市場前景巨大,一旦大規(guī)模應用將根本上改變傳統儲能模式中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問題。該項目的合作啟動對我校學科發(fā)展和我國氫能產業(yè)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深圳中潤信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簡稱中潤信德)成立于 2014 年,致力于智慧城市規(guī)劃、產業(yè)新城、綠色建筑等方面的項目建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領域的開發(fā)和研究,旗下有深圳中潤信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潤航研鎂新材料應用有限公司、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融華信國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等。深圳中潤期望通過與重慶大學等研發(fā)機構合作,打造國際一流輕量化產品智能制造共享平臺和輕金屬儲能材料研發(fā)應用平臺,為輕量化材料制造企業(yè)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為新能源戰(zhàn)略推進提供前瞻性新技術新成果。
重慶大學建有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新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和國際一流的電子顯微鏡中心。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鎂及鎂合金研究平臺,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鎂及鎂合金技術委員會”主席單位和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鎂合金分會的掛靠單位,主辦的SCI期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在冶金和工程領域世界同類刊物中排在前兩位。國家鎂合金中心在鎂合金結構材料、鎂合金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鎂基儲氫材料、鎂基生物材料等領域成果顯著,多個方向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