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1月19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將在今年與博世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推動歐洲電池產業(yè)發(fā)展,以確保歐洲可以實現電池產業(yè)的自給自足。
大眾汽車周二表示,該合資企業(yè)將提供電池生產系統(tǒng),并協(xié)助電池制造商擴大和維護生產基地。據了解,該企業(yè)將優(yōu)先服務于大眾的工廠和歐洲的其他工廠。
負責大眾電池計劃的大眾汽車董事會成員托馬斯施馬爾說:“歐洲有機會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電池強國。我們正在努力為‘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建立一個完整的、本地化的歐洲供應鏈。”
不過大眾和博世沒有透露合資公司的投資金額。根據歐洲電池聯(lián)盟 (EBA) 的數據,到目前為止,歐洲已經宣布了能夠產生略低于 900 吉瓦時 (GWh) 容量的電池工廠——到 2029 年將占全球產量的 16% 左右。但 EBA 表示,到 2030 年,全球三分之一的電池應在歐洲生產,以減少對主導市場的供應商的依賴。目前大部分電池供應商都來自于中國和韓國。
歐洲最大的計劃電池廠是特斯拉(TSLA.O),位于柏林,毗鄰其電動汽車工廠,高峰期產能將超過 100 GWh。該工廠和工廠仍在等待地區(qū)當局批準開始生產。
大眾汽車此前宣布,計劃在本世紀末在歐洲建立六個所謂的超級工廠,總產能為 240 GWh,以試圖控制盡可能多的供應鏈盡可能。
大眾汽車在去年 12 月將未來五年的電氣化支出提高至 520 億歐元,并承諾從 2035 年起在歐洲獨家銷售電動汽車。
對于博世而言,此舉將加強其在向電動汽車過渡中的作用,這對許多供應商來說是一種生存威脅,因為與制造內燃機汽車相比,制造電動汽車需要更少的步驟和更少的勞動力。
博世過去曾決定不投資電池生產本身,認為前期資本投資成本過高。
德國報紙 Handelsblatt 去年 12 月報道稱,兩家公司也接近達成汽車軟件合作協(xié)議,大眾汽車計劃投資數百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