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通過對市場分析,睿咨得能源認為,以電動車為主的對鋰電池需求仍處在增長階段,或將帶動鋰礦及下游鋰產品價格持續(xù)走高。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今年10月重新對鋰供需平衡進行了預測。通過模擬全球升溫1.6°C和1.8°C兩種情況,睿咨得能源預計,2022年的鋰短缺或是2025年之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全年鋰礦物的供應將比總需求少10%(見圖1)。根據對過去幾個月的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分析,睿咨得能源估計目前的電池需求軌跡更接近1.6°C情景下的需求。
如圖所示,鋰礦供應短缺現象在2021年就已出現。當時,鋰礦需求端增長強于預期,超過了供應端產能的復蘇,特別是這種需求增長發(fā)生在2019至2020年鋰價暴跌、鋰礦商受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截至2020年底,我國電池級碳酸鋰的出廠價和同等級別氫氧化鋰價格與2019年初相比分別下降了近50%和60%。
2020年,碳酸鋰價格跌至每公斤10美元以下,這是大多數鋰輝石礦的生死線(見圖2)。鋰輝石是鋰加工中使用最多的原料,供應鏈對此的回應是澳大利亞的三個主要鋰輝石項目(Wodgina、Nagungaju(原Altura)和Bald Hill)停擺。與此同時,全球所有鋰礦項目的開發(fā)和計劃擴大也普遍放緩。
中國、美國和歐洲等主要電動汽車市場相繼宣布規(guī)劃目標,以促進電動汽車的快速滲透,這也加劇了鋰資源的短缺。
據測算,2021年市場對磷酸鐵鋰電池的需求強勁復蘇,使得碳酸鋰的供應日趨緊張。據睿咨得能源測算,2025年之前最大鋰供應缺口或將出現在2022年,之后鋰價格堅挺引發(fā)的產量增加和項目重啟或將有助于縮小2023年的鋰供應缺口。預計2024年的鋰供應缺口將比2023年的水平略有擴大;預計從2025年開始,鋰或將面臨日益嚴重的短缺;預計到2030年,缺口或將接近85萬噸碳酸鋰當量(LCE)。
與其他電池礦物(鈷和鎳)相比,鋰礦中處在勘探狀態(tài)的項目遠遠多于在產項目,鋰資源具有較大潛力。睿咨得能源預測,到2021年,35個在產鋰礦項目總產量約為58.5萬噸LCE(碳酸鋰當量),到2025年,或將會有103個在產項目,總產量可能增至165萬噸LCE,這其中包括將在2022至2025年開始投產的68個項目,預計將占到2025年鋰礦總產量的40%(見圖3)。
截至今年10月中旬,在睿咨得能源跟蹤的238個鋰項目,僅16%左右正式投產,近50%仍在勘探中。在勘探項目中,約70%仍處于初步勘探階段,這意味著在2031年之前,這些項目可能的增量還沒有被統計到估計的已知總供應量中(見圖4)。而這些項目的勘探和開發(fā)可能會加快,并且在未來10年中補充到總的供應量中。
鋰市場似乎正在通過加速鋰礦項目的發(fā)現、勘探和開發(fā)來應對未來的短缺情況。截至目前,除了一部分在產項目積極擴大產能外,新勘探的鋰礦項目也不斷出現。
早在今年3月,睿咨得能源就預測,到2030年,鋰礦物的估計總產量將略低于250萬噸LCE。今年9月,睿咨得能源最新預計,到2030年鋰礦物的總產量將達到300萬噸LCE。隨著更多的項目從最初的勘探轉向了實質性的勘探,產量也隨之增長。在睿咨得能源最新預測中,2031年的鋰礦已知總供應量比2031年3月的供應量高21%,因為在過去6個月里已宣布增加和加速勘探進展的項目的預計產能和產量不斷更新(見圖5)。
未來幾年,中國和非洲一些國家將在鋰供應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非洲的鋰礦開發(fā)前景尤其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