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近來,多名歐洲官員接連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發(fā)聲,表達不滿之情。近日,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等9個歐盟地中海國家的領導人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舉行會議,一致認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是保護主義政策,有損歐洲產業(yè)發(fā)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歐盟對該法案做出共同回應。
今年8月,美國總統(tǒng)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出臺包括高額補貼、大幅減稅在內的大量激勵措施,以推動新能源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應用。雖然美方聲稱該法案旨在緩解通脹、削減赤字,但歐洲國家紛紛表達強烈不滿,指責該法案包含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企圖以損害歐洲工業(yè)為代價使美國企業(yè)獲得競爭優(yōu)勢,是“損歐利美”。
損人利己 歐洲盟友出手反擊
繼12月初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問美國,直言法案可能阻礙跨大西洋投資后,多名歐洲官員近日也直言不諱地抨擊該法案。12月4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呼吁歐盟針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向世貿組織(WTO)提起申訴。在朗格看來,《通脹削減法案》的相關內容與WTO規(guī)則不符。而且,他認為歐盟與美國的談判并不能解決爭端。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也指出,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能源出口國,可以從不斷飆升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中獲益;而歐盟卻在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12月上旬,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也就歐洲和美國之間可能發(fā)生貿易戰(zhàn)發(fā)出警告。“雖然美國是一個有價值的伙伴,但其正在推行一項極具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對我們來說非常不公平?!绷值录{說。
近日,歐盟委員會執(zhí)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通脹削減法案》規(guī)定的補貼措施對歐盟的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等能源密集型行業(yè)都構成了歧視。歐盟對此表示嚴重關切。我們已多次向美方提出這一關切,我們要求公平?!彼€指出,尤其是關于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規(guī)定明顯具有歧視性,這意味著電池生產和整車組裝必須首選北美,才能享受優(yōu)惠。
整車、電池工廠紛紛落子美國
根據(jù)《通脹削減法案》,美國政府將向購買全新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7500美元(目前1美元約合6.9815元人民幣)稅收抵免,向購買二手電動車的本國消費者提供4000美元的稅收抵免。不過,美國政府也設置了嚴格的條件,可享受稅收抵免的電動汽車最終組裝必須在北美進行。至于動力電池領域,主要從電池關鍵礦物原料來源地和電池組件在美制造的比例方面進行限制:其中,電池關鍵礦物原料在2024年前不低于40%來自美國及與美國有自貿協(xié)定的國家,并到2029年逐年提升至80%;電池組件在美制造占比2024年前不得低于50%,并到2029年逐年提升至100%。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如果車企以及動力電池企業(yè)想要在美國獲得稅收抵免,就不得不加大在美國的投資,乃至新建工廠。自拜登政府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來,在汽車領域,確實有不少汽車制造商以及動力電池廠商宣布在美國新建工廠。
10月25日,現(xiàn)代汽車集團在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的工廠破土動工。此前,該集團曾宣布,到2025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在美國發(fā)展未來交通出行方式,包括生產電動汽車。據(jù)悉,該工廠將于2025年上半年開始投產,產能為30萬輛;與現(xiàn)代汽車集團一樣,大眾汽車集團也正考慮擴大在北美的電動汽車生產規(guī)模。今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曾宣布了一項71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搶占北美電動汽車市場。在《通脹削減法案》發(fā)布之后,大眾計劃進一步加快在美國本土化生產的速度;日產也計劃在美國建設第三家工廠。
據(jù)《美國汽車新聞》報道,自8月《通脹削減法案》通過以來,僅在動力電池領域,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就已宣布了高達110億美元的投資。例如,本田和韓國電池廠商LG新能源計劃投資44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費耶特縣建設一座新的鋰離子電池工廠;豐田汽車北美分公司將其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第一家電池工廠的投資增加近2倍,從13億美元增至38億美元;現(xiàn)代則計劃和SK On投資約2.5萬億韓元(目前1韓元約合0.0055元人民幣)在美國新建一家合資電池工廠……
此外,中國電池廠商也“逆勢”赴美,在美國建廠。其中,據(jù)美國《底特律新聞》此前報道,國軒高科的美國子公司Gotion將在美國密歇根州梅科斯塔郡大瀑布城投資24億美元建設一家動力電池工廠;而遠景動力前不久宣布與寶馬達成戰(zhàn)略協(xié)議,將為寶馬新一代車型提供46系圓柱電池。為此,遠景動力將在美國南卡羅納州再建一座動力電池工廠。今年3月,遠景動力還拿下了奔馳的訂單,并宣布在美國肯塔基州建設一座動力電池工廠。
歐洲制造業(yè)產能流失加劇
對于當前經濟深陷多重困境的歐盟而言,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無異于是在盟友背后“捅刀”。本來俄烏沖突引發(fā)歐洲能源價格高企,該地區(qū)的制造業(yè)企業(yè)就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在美國出臺《通脹削減法案》之后,歐洲制造業(yè)流失的情況更加嚴重,整個工業(yè)都面臨著“空心化”的挑戰(zhàn)。德國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表示,歐盟以及歐洲各國必須迅速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排他性的補貼計劃”做出反應,否則企業(yè)都將選擇在美國,而不是歐洲建廠。
近日,德國工商大會(DIHK)表示,對于德國企業(yè)來說,在美投資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政府推出的“稅收抵免政策和歧視性措施”。該機構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其四成以上會員企業(yè)都計劃未來幾個月增加在美投資。在德國汽車及零部件行業(yè)的會員中,超過1/5的公司計劃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或已經采取行動。
近日,瑞典動力電池初創(chuàng)公司Northvolt宣布考慮推遲在德國海德市建廠的計劃,這讓德國工商界感到憂心忡忡。Northvolt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彼得·卡爾松表示,如果該公司在美國建一座電池工廠,將獲得8億歐元補貼,是其在德國獲得補貼的4倍;而且,美國的能源成本要比德國便宜得多?!耙虼耍F(xiàn)在我們可能更傾向于在美國建廠,而不是在歐洲?!?
在歐盟各國領導人之中,馬克龍的態(tài)度尤為強硬。在馬克龍看來,《通脹削減法案》包含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其本質是損害歐洲工業(yè)、為美國企業(yè)爭取競爭優(yōu)勢。尤其是今年歐洲遭遇能源危機后,法國基于能源轉型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再工業(yè)化進程嚴重受挫。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也對該法案頗有微詞,他說:“我們必須清楚地告訴美國伙伴,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該法案可能會對歐洲汽車業(yè)造成重大沖擊?!?
與此同時,馬克龍還呼吁歐洲國家出臺與美《通脹削減法案》相對應的《購買歐洲產品法案》。勒梅爾在接受采訪時也聲稱,法國相信,最好的回應辦法是出臺“歐洲版”的《通脹削減法案》,讓歐盟也通過這種簡單、有效且大面積補貼的方式來支持歐洲工業(yè)的發(fā)展。意大利經濟部長賈恩卡洛·焦爾杰蒂也支持勒梅爾這一想法,并呼吁歐盟共同采取措施,以保護制造業(yè)不繼續(xù)流失以及提升歐盟的競爭力。
也就是說,未來歐盟有可能會根據(jù)自己的產業(yè)發(fā)展需求,推出保護本土產業(yè)發(fā)展的政策。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加深美歐之間的裂縫,并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