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電動汽車為何叫好不叫座?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電池,如何支持其跑得更遠?10月18日,在第二十一次中國科技論壇上,現(xiàn)場的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激烈討論。
消費者為何不“買賬”?
電動汽車是解決石油能源危機和實現(xiàn)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我國正在大力推廣,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普通消費者卻并不“買賬”。
“在北京,購買燃油汽車,上牌照需要搖號;如果購買純電動汽車則不需要搖號。即便這樣,購買電動汽車的人仍然寥寥無幾。”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高技術綠色材料發(fā)展中心主任吳鋒坦言,這說明,現(xiàn)在的電動汽車還達不到他們心理的標準。
他認為,要做大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電池在高性能、高安全性、高性價比上還需要革命,其商業(yè)化的確還有一段過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電動汽車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近。”他表示。
怎樣做大電池容量?
據(jù)了解,材料技術決定了電池的性能,其成本一般占電池成本的50%以上,因此也成為儲能電池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
就目前而言,鋰電池在現(xiàn)今的純電動汽車中應用量最大,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不過,就鋰電池的容量來說,還難以完全滿足未來電動汽車的需求。
那么,如何讓電池容量更大,使電動汽車能夠跑得更遠?不少專家學者也正在研究探索不同的新型動力電池。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溫兆銀舉例說,用鈉氯化物電池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不僅具備大容量的優(yōu)勢,在發(fā)生碰撞時,也不會產生致命的安全隱患。歐洲現(xiàn)在已經有超過萬輛攜帶鈉氯化物電池的電動大巴在示范運行,目前國內也正在積極開發(fā),有望3年后實現(xiàn)產業(yè)化。
此外,液流電池、氫氧燃料電池等,都可能在電動汽車上加以應用。
新型電池能否替代鋰電池?
我國正在研發(fā)的多種用于電動汽車的新型電池是否將取代傳統(tǒng)的鋰電池?對此,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來小康并不贊同。“哪種電池將在未來的電動汽車市場占主導地位并不好說,就目前情況來看,新型電池有一些優(yōu)勢,也存在很多亟待攻破的難點。”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立賢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表示,比如氫氧電池可謂“零污染”,但如何制氫并有效地儲存卻面臨著很大的技術挑戰(zhàn),也存在成本高的問題。
在他們看來,在一段時期內,我國都將處于儲能電池產業(yè)的培育期,所以,將出現(xiàn)多種電池技術共生并存的局面。
“不同類型的電池可以相互補充,多元化發(fā)展,適應不同的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來小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