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位研究人員將投身于該項研究,項目總體預算為400萬英鎊。這些項目將開發(fā)和測試新材料與儲能流程,并探索更高效的家庭用電和工業(yè)用電的輸送與利用方式。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主任張鎖江教授表示:“聯合研究中心結合了兩大技術互補機構的優(yōu)勢資源,這將促進儲能領域知識的快速轉讓,并推動新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聯合研究中心由利茲大學粒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IPE)聯手創(chuàng)建。盡管多年來雙方合作開展了許多項目,但是這是他們首次就協(xié)調與整合資源達成一致。
利茲大學表示,人們廣泛使用各種技術存儲能源,例如電池、抽水蓄能發(fā)電廠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tǒng),但是這些儲能方式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電池通常比較昂貴,并且使用壽命短。該研究中心旨在解決此類問題。據聯合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利茲大學教授丁玉龍先生稱,這一舉動也將幫助研究人員在中國、英國、歐盟和其他國際資金來源獲得融資機會。
他表示:“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長期機會,將有助于保障我們對新儲能技術的中長期研究。”聯合研究中心的首批活動之一是制定一個計劃,允許該中心的博士研究生往返于利茲與北京兩地。這項交流計劃允許研究生在不同的實驗室開展研究,充分利用兩家合作機構的專業(yè)知識和設備設施。聯合研究中心有超過45位研究人員,同時為20多個項目工作。項目經費來自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中科院、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技部、英國高視公司以及中國寶鋼集團和鞍鋼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