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12年前9個月,我國生產并交付的電動車僅為3009輛,而且?guī)缀蹙鶠楦鞯爻鲎廛囮牶统鞘泄幌到y所有,鮮有私人購車者問津。
一邊是政府多年來不遺余力地推廣,一邊卻是始終不買賬的消費者——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這種無奈的夾縫中艱難前行。歸根究底,消費者止步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新能源汽車的高昂價格。其中最關鍵的蓄電部件即動力電池,一直被認為是造成整車成本過高的直接原因。
在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公布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中,有8個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入圍,再一次顯示出政府對這一產業(yè)的重視。
12月13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黃學杰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能更趨理性,這個行業(yè)就可以發(fā)展得更好。
成本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鋰離子動力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賣不出去,而奇瑞推出鉛酸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QQEV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實現月銷售500余輛。對此,黃學杰認為,顯然電池成本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鋰充電電池的黃學杰告訴記者,從原材料的角度來看,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其實并不高?!澳壳霸斐晌覈囯x子動力電池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尚未形成大規(guī)模生產,比質量和可靠性問題易于解決?!?
他以手機的普及為例指出,上世紀90年代初手機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售價曾一度超過2萬元人民幣,一塊電池的價格需要1000多元。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電池大規(guī)模生產后價格急劇下降,手機實現了大規(guī)模普及,目前普通手機電池的生產成本僅需10元左右。
動力電池也是如此。在輕小型電動車領域,如以錳酸鋰為正極材料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性價比已高于鉛酸電池,使用壽命高出一倍,但成本只高出二分之一左右。而且,基于新材料的電池成本還會更低,可以看到其市場占比在持續(xù)提高。
“所以,只要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鋰離子電池能夠實現大規(guī)模生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此外,我認為今后新能源汽車一定會往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將提供比汽油車更多、更便利的功能,成為車輪上的智能空間。我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前景還是很有信心的?!秉S學杰說。
“過度”支持下的產能過剩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成百上千家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yè),總產能全球最大。但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需要的鋰離子動力電池仍不能滿足需求。如何解釋這種奇怪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