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德國慕尼黑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化學家聯(lián)合研發(fā)出一種新型多孔納米纖維,可以進一步提升鋰硫電池的性能。
鋰硫電池的陰極主要由硫組成。硫陰極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是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和鋰反應生成化合物,使電池內部晶化;二是在反復充放電下容易發(fā)生破裂。因此,鋰硫電池在數(shù)十次充放電后就無法再繼續(xù)使用,遠不能滿足筆記本或者電動汽車數(shù)年的使用要求。
慕尼黑大學的Thomas Bein教授和滑鐵盧大學的Linda Nazar教授帶領科研人員對鋰硫電池反復試驗,研制出一種高度有序的多孔狀納米纖維結構,具有很高的表面積容積比。一塊方糖大小的這種材料,其表面積竟然比七個網(wǎng)球場還要大。
Thomas Bein教授研究所的博士后Benjamin Mandlmeier,同時也是這個新發(fā)明論文的第一作者表示:“較高的表面積容積比和高的孔隙容積非常重要,因為這就使硫能夠以細微的顆粒形式附著在電極上,同時帶有很高的負荷,大大提高了充放電循環(huán)過程中電化學反應的效率。另外,在硫電極——電解質界面的關鍵反應(包括電子和離子)的反應速度都高度依賴整體的表面積?!?
新型設計和巧妙的合成法都是決定這種新材料的關鍵因素。為了能夠合成碳纖維,化學家們先是使用多孔、管狀的硅板(Silica plate,已經(jīng)商用),但是無法得到多孔纖維結構。后來,又向板內填充碳、二氧化硅和表面活性劑的特殊混合物,在900℃下加熱,最后硅板和二氧化硅通過刻蝕工藝被去除。在整個過程中,碳納米管和孔徑縮小,而纖維結構也會更加穩(wěn)定。
Thomas Bein教授說道:“納米結構材料在有效轉換和電能存儲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我們會繼續(xù)開展緊密合作,研發(fā)出這種結構材料的新特性和實際應用?!保?strong>中國儲能網(wǎng)獨家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