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如果說特斯拉得益于電動汽車時代的來臨,那么它的“千兆鋰工廠”則得益于鋰經濟的誕生。特斯拉規(guī)劃中的“千兆鋰工廠”的產能將比2013年全世界鋰離子電池總數(shù)還要高。
特斯拉一直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工廠以確保電池的可靠供應,特斯拉還可以將電池業(yè)務出售給其他電動車公司。按照規(guī)劃,到2017年,“千兆鋰工廠”將能夠為20萬輛電動車提供電池;而到2020年,其產能足以供應50萬輛電動車的水平。但前提是在2017年左右第三代電動車以一種經濟實惠的價格進入主流車市場。
鋰需求爆發(fā)
然而,電動車的電池供應方面卻是一個賣方市場。在全球汽車巨頭中,日產汽車是唯一一個在美國建有電池工廠的企業(yè),可為20萬輛Leafs提供足夠的電池。而通用自身的電池產能只能每年供應6萬輛Volts汽車。
當然,汽車巨頭們也可以將電池外包給電池制造商,如松下、LG、三星等。但如此一來,電池供應的安全就難以保證,因為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只有出價最高的公司才能從電池制造商那里獲得供應,會大大提高單位成本。
汽車巨頭們在建立足夠電池容量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他們的目標是趕上特斯拉。據(jù)測算,產能達到50萬輛的特斯拉電動車就將耗費了2013年全球鋰產量的近20%。到2030年,預計全球汽車銷量將突破1.5億輛。而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Elon Musk曾表示,到2030年全球銷售的車輛中至少有50%以上將是電動車。
如果他的預測是正確的,這將等同于7500萬車,每年需要將近300萬噸鋰,而2013年全球鋰產量只有大約16萬噸!鋰的需求將面臨飛速的發(fā)展。而這還沒有考慮到電網(wǎng)儲能和便攜式電子產品對鋰的需求。
目前,美國、中國和印度原油進口約占國內總需求的50%-70%,其他主要經濟體如德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其進口超過石油需求的90%。從內燃機汽車到電動汽車將加大這些國家的對外開支,當然還有污染少、衛(wèi)生等其它好處。因此,這些國家有巨大的動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fā)展。
此外據(jù)估計,在美國,每1塊花在汽油管道的錢只能產生4毛錢的經濟效益,更不用說中國了,因為大部分錢支付給了外國生產商。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國內生產的燃料,則1塊錢可以產生3塊錢的經濟效益。所以,美國、中國、德國、日本等都在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fā)展,這在每一個國家都相當于數(shù)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誰會從中受益?
隨著電動車和電池組件以及鋰相關的所有公司將在這個市場大潮中崛起,鋰電池生產商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因為需要許多年才能夠建立起新的供應,而目前的參與者要想很快擴大規(guī)模,也不太現(xiàn)實。
典型的特斯拉電池組成本約15000美元,而內部所用到的40千克鋰成本只有300美元左右。因此,鋰電池生產商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和利潤空間,提高價格并不會影響整體電池的需求。
美股中,如索謝達化學礦業(yè) (SQM)、洛克伍德鋰業(yè)(ROC)都占據(jù)了世界鋰產量的30%以上,而泰利森也是鋰供應商巨頭之一,已被中國的天齊鋰業(yè)所收購, 后者已經成了世界鋰業(yè)的主要參與者。FMC公司也是不錯的標的。全球X鋰業(yè)ETF(LIT)則持有大大小小的眾多鋰業(yè)生產者股份,是保守型投資者的選擇。
在鋰業(yè)投資中,擁有探礦權和已經投產是兩碼事,比如加拿大RB能源已經開始生產,2014年年底就可以滿負荷生產,它擁有比其他未投產鋰礦的先發(fā)優(yōu)勢,可以迅速占領市場。澳大利亞的銀河資源,在澳大利亞有待開采的鋰礦,在中國則有精煉廠,具有較高的投機機會。目前,銀河資源已經將其在中國的鋰精煉廠出售給天齊鋰業(yè)。
另外比亞迪和康迪也不錯。Elon Musk和王傳福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發(fā)電方面有著類似的目標。
然而,能夠獲取特斯拉“千兆鋰工廠”訂單的公司才可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特斯拉可能只會從內華達州的洛克伍德鋰業(yè)的鋰工廠采購。這是因為,如果特斯拉采用美國鋰,將會從聯(lián)邦政府獲得更多的激勵措施。畢竟日產已經獲得能源貸款14億美元用于田納西州的電池廠。
鋰市場的鏈式溢價并購
7月15日,雅寶公司宣布已經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收購洛克伍德,交易價值高達62億美元,收購價為85.53美元/股——比洛克伍德歷史最高價還高出5%。
在鋰電產業(yè)鏈這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的游戲中,洛克伍德是一個關鍵的名詞——此前,它已以較高的溢價收購了泰利森部分股權,并與天齊鋰業(yè)開展了合作。
洛克伍德成立于2000年,主要為工業(yè)和商業(yè)應用開發(fā)特種化學品和先進材料,產品涉及四個領域:特種化學品、高性能添加劑、二氧化鈦顏料和先進陶瓷。洛克伍德被認為是一家非常高品質的特種化學品公司,而鋰電池業(yè)務又具有成本優(yōu)勢,只是股價已經非常昂貴,但雅寶仍拋出了溢價收購的要約。
洛克伍德是符合以下兩點的唯一上市公司——既有強大的內部回報率,又有著發(fā)展電動汽車市場的良好增長潛力。
因為雅寶想要第三個“價值驅動器”,和特種化學品行業(yè)比起來,洛克伍德的鋰電池業(yè)務提供非常罕見的增長潛力和較高的利潤率——雅寶認為,洛克伍德的鋰電業(yè)務可以達到GDP增長率的2-3倍,甚至可以達到30%的。但高昂的溢價支付卻將損害雅寶未來幾年預期增長和利潤,這曾在雅寶的股東大會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此外,洛克伍德還可以增加雅寶終端市場的多樣化,公司的煉油業(yè)務比重將從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而金屬處理、汽車和制藥/生命科學的比例增加變得更加顯著。
鋰市場風險很低
所謂的風險就是一旦能量儲存革命出現(xiàn)新的形式,卻不涉及鋰。許多人認為,特斯拉花大價錢投資于“千兆鋰工廠”比較愚蠢,因為如果一旦新的革命性的電池技術出現(xiàn),鋰離子電池就將面臨淘汰。
然而,電池技術的發(fā)展十分緩慢,即使突破確實發(fā)生,也往往是發(fā)生在一個小規(guī)模的實驗室,而且單位材料非常昂貴,且可能不會大規(guī)模生產。
任何新的電池技術也將接受測試,至少10年內汽車制造商都不會把它大規(guī)模應用到車輛上。如果是大規(guī)模生產的供應鏈,必須讓其單位千瓦時的價格下降至鋰離子電池以下。
無論許多新技術是否涉及鋰(如鋰-空氣和鋰-硫電池),鋰很可能是任何新電池技術的組成部分。因為這基于一個簡單的事實——鋰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金屬,由于電動汽車電池的整體重量始終是個重要的參數(shù),因此可以預見目前鋰電池被新技術取代的可能性非常低。
超電容器也值得留意,但是大多數(shù)專家都認為,超電容器仍然遠不能夠為電動車存儲足夠的能量,關鍵是超電容器要比鋰電池貴得多。
目前的地殼中有足夠多的鋰,以滿足數(shù)以百萬計的電動車需求。隨著需求的增加,新的儲量將被發(fā)現(xiàn)。還要說的是,因為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形成新的鋰生產線(從最初的巖心鉆探到電池級鋰的生產,一般需要5-10年才能投產)。因此,目前的主要生產商應該處于受益期,因為隨著市場的發(fā)展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擴大自己的生產。
最后,通過回收利用也可以回收到大量的鋰,不像石油或汽油燃燒只剩余空氣,大部分在電動汽車電池的鋰都會在電池的使用壽命結束被回收再利用。
總之,特斯拉“千兆鋰工廠”是一個改變游戲規(guī)則,并迎來一個經濟模式轉變的開始。很顯然,這種情況不會發(fā)生在一夜之間,不過,電動汽車在未來10年及以后的前景已經躍然紙上。